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科技论文  > 
  • 基于HLM模型的教师幸福感、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基于HLM模型的教师幸福感、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仕静 杜洁 林钧昌 赵民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幸福感、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某两所小学的294名学生和6位班主任老师为被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由随机回归分析模型发现社交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孤独感( = 0.5424,P = 0.002)。(2)社会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不同班级之间有明显差异(= 18.2546,P = 0.003)。(3)基于HLM的分析发现,在教师层面,教师幸福感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小学生社会焦虑能够影响孤独感,这种影响虽然在不同班级内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教师幸福感所能解释的比例非常小。
  关键词 小学生孤独感 小学生社交焦虑 教师幸福感 HLM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4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well-be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and loneliness. Methods: 294 students and 6 class teachers from two primary schools in Yantai C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children social anxiety scale and children loneliness scale. Results: (1)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pupils' loneliness was predicted positively by social anxiety ( = 0.5424, P = 0.002).(2)The effect of social anxiety on the loneli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18.2546, P = 0.003). (3)Based on HLM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at the level of teachers, teachers' happiness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pils' loneliness. Conclusion: Pupils' social anxiety can affect loneliness. Although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classes, the proportion of teachers' happiness can be explained is very small.
  Keywords pupil's loneliness; pupil's social anxiety; teachers' well-being; HLM
  孤獨是一种心境状态,在幼年期就已经存在,具有消极的、弥漫性的特点。长期体验孤独感的儿童容易适应不良甚至导致其他心理障碍。[1]并且孤独感会对儿童造成巨大创伤,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使儿童的社会归属感降低,缺乏对自我的认可,自尊感下降。[2]随着对儿童孤独感的研究丰富起来,学者们着眼于不同领域去探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例如同伴关系、儿童生活压力,社会行为,自尊,人格特质等能够直接影响儿童孤独感。[3-6]而儿童社交焦虑也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一个重要因素。[7,8]我国学者的许多研究也表明社交焦虑及各因子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9]
  近些年人本主义发展良好,积极心理学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野,更多学者开始使用主观幸福感来测量心理是否健康。教师幸福感能够影响班级氛围,有研究表明教师幸福感与积极情绪、工作投入度及职业倦怠等密切相关。[10-12]虽然也有少数学者提到教师方面的因素对于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基本上只在同一层面研究教师接纳,师生关系或者学校归属感这样的社会支持方面的个体层次变量。[13]很少关注到教师自身的因素这类群体层次变量在班级层面上对儿童的影响。因此拟将教师幸福感作为高阶因素来探讨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综上,儿童孤独感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缺少对重要的高阶因素的探讨。HLM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和软件,非常适合用来分析高阶因素对低阶因素的作用。[14]所以本研究尝试运用HLM建立模型,拟将教师幸福感与儿童社交焦虑结合起来作为预测变量,在群体层次上探讨这两种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烟台市两所小学,从中随机抽取三、四、五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和班主任。班主任共6人,施测后有效问卷共计6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女性6人,男性0人。小学生六个班共294人。施测后剔除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为271份,有效回收率92%。其中三年级88人(女生59%,男生41%),四年级84人(女生51%,男生49%),五年级99人(女生46%,男生54%)。年龄为8~13岁。   1.2工具
  1.2.1儿童孤独感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CLS)
  本研究采用的是Asher等人1984年编制的量表对孤独感进行测量。这份量表适用人群为小学3-6年级儿童。其中包含16个正式项目(10项测量孤独,6项测量非孤独)和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项目(创造一个相对放松的答题氛围)。量表为五级计分,插入项目不计入总分。结果计算总分,总分高低表示孤独感强弱。经检验本量表的克伦巴赫 系数为0.88,信度较高。
  1.2.2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测量小学生社交焦虑。本量表适用于7~16岁青少年,符合被试年龄。该问卷包括10个项目,采用三级计分,从0“从不”到2“总是”。问卷分为两个维度。分别为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焦虑及苦恼。结果计总分,总分高低表示焦虑程度强弱。经检验本量表的克伦巴赫 系数为0.81。
  1.2.3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
  采用Fazio编制过总体幸福感的量表修订版。该修订版是我国学者段建华主持修订的。修订后量表共有18个题目,计算总分,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经检验本量表的克伦巴赫 系数为0.91。
  本研究另外用该量表对随机选取的101名教师进行了团体施测。采用降维分析的方法对施测数据进行分析。经检验KMO值为0.90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949.974,Sig为0.000。由此可知本量表很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本量表分为松弛与紧张、情绪情感稳定性、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四个维度。采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如图1所示,F1代表松弛与紧张维度,F2代表情绪情感稳定性维度,F3代表精力维度。由于F4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仅有一道题故没有放入模型中。结果显示CFA=0.917,2/df=1.618,RMSEA =0.080。模型拟合较好,所以采用这四个维度进行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1.3施测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学生作为主试,班主任老师在旁协助。以班集体为单位,将装订在一起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量表分发下去。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团体施测。主试将要求说清楚,对指导语进行解释。在具体施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被试进行指导,保证问卷顺利有效进行填写。对班主任老师单独进行幸福感问卷施测,保证其信息的隐秘性。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HLM7.0学生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以及多层嵌套数据分析。采用Amos对教师幸福感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HLM7.0软件首先建立随机回归分析模型对第一层面(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进行分析,再建立全模型分别将小学生社交焦虑与教师幸福感作为一层和二层变量进行分析。
  2结果
  2.1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2.1.1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系数见表1。由表可知社交焦虑及各因子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相关。
  2.1.2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将社交焦虑及两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开对因变量孤独感做一元线性回归。检验其对孤独感的单独预测力。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社交焦虑总分可以解释27.8%的方差变异,害怕否定评价可以解释23.4%的方差变异,社交回避及苦恼可以解释19.3%的方差变异。
  2.2教师幸福感作为二层变量与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首先建立随机回归分析模型对第一层面(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进行分析,發现社会焦虑对小学生的孤独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 = 0.542,P = 0.002)。同时,社会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不同班级之间有明显差异(= 18.255, P = 0.003),社会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随班级变化而变化。因此,考虑班级层面的影响变量,本研究选取教师幸福感作为第二层变量。
  从固定部分的参数估计结果(表3)可以看出,教师幸福感对社会焦虑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影响不显著。另外变量拆开将教师幸福感的情绪与情感、松弛与紧张维度放进第二水平,出来的结果显示这两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都不显著。因此,小学生社会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虽然在不同班级内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教师幸福感所能解释的比例非常小。
  3讨论
  结果显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各因子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相关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结果。但是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加入了二层变量即教师幸福感,在全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到控制了二层变量后,小学生社交焦虑仍然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不过遗憾地是研究结果不够理想,验证了小学生社交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但教师幸福感及各维度作为班级层面的变量对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虽然本研究未能得到最理想的结果,但是班级变量上的差异存在显著性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结果支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冲突阶段。[15]处于该阶段的学生需要来自权威的肯定,从而避免陷入自卑孤独的心理状态中。有研究指出,儿童在学校中建立的良好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降低其孤独体验。[16]而且教师的幸福感高低会影响认知能力,情绪状态。[17]保持一个好的状态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缓解焦虑,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教师幸福感处于比较低的范围内,会倾向于处在一种消极状态中。这种消极状态是不易控制的,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影响到与之直接接触的学生。而对于处于信服权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与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师接触时就更容易感受到焦虑和自卑,长期如此便会泛化成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否定评价,周围的同学也容易受到老师影响疏远他。长期的压制和焦虑会让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便很容易陷入孤独状态。尽管研究并未发现教师幸福感会显著影响小学生社会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但是小学生社会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的确在不同的班级差异明显,表明班级层面的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班级层面内的其他变量。   4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教师被试作为高层观察单位数量太少,并且被试取样较集中,代表性不够。虽然结果不够理想,但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注意避免这些不足,并且可以考虑加入其它因素探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从而为预防和改善小学生群体的孤独感状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7CTZJ01;潍坊医学院博士学位人员启动基金项目2017BSQD19;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8-GMD-015
  参考文献
  [1] 吴剑,蒋威宜.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7):105-110.
  [2] 宋静静,佐斌,谭潇,戴月娥.留守儿童的自尊在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05):376-381.
  [3] 范兴华,余思,彭佳,方晓义,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与孤独感、幸福感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7(2):388-394.
  [4] 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 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4):402-410.
  [5] 张永欣,孙晓军,丁倩,陈武,牛更枫,周宗奎.儿童人格特质对孤独感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1):60-63.
  [6] 张凤,雷秀雅,孙世月.不同程度孤独感儿童学校动力绘画中的人际认知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08):670-675.
  [7] 徐云,刘堂荣. 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597-1600.
  [8] 康莹.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12.
  [9] 袁博成,金春玉,楊绍清. 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交焦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1564-1566.
  [10] 赵君.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感及其提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1):60-61.
  [11] 王培培.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D].湖北:长江大学,2014.
  [12] 王楠.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就动机,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13] 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03):197-201.
  [14] 赵必华.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基于HLM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1(4): 30-34.
  [15] 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37-40.
  [16] 张连云.学业成绩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变量分析[J].心理科学,2013.36(04):922-927.
  [17] 陈淑慧.心理健康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心脾两虚证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7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