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阐述,其次重点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进而探寻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吸取些许经验。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27
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
德國职业教育历经几个世纪,依然处于世纪领先地位,这归因于德国具备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学徒工阶段。德国的中等教育采用分流制度,小学毕业后(大约10岁),所有学生都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学。德国的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和综合中学四大类,不同类型的中学开设的课程有很大不同。其中,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相当于职业预备学校。特别是普通中学,毕业后不参加高考直接升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类中学更多的是开设实践和实训课,他们始终与相关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教学紧贴企业实际,使普通中学毕业生能够直接开始职业生涯。
2)中级阶段:技术工人阶段。中学毕业后,有一半左右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中学毕业生可在政府认定的350职种中选择一种。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种类繁多,既有就业导向也有升学导向的职业学校,既有双元制学校也有全日制学校。其中,主流是“双元制”学校。“双元制”学制为2至3.5 年,无任何入学条件,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作为主要生源,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教学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70%的时间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工作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其余时间则在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在学习期间,学生无需交学费,且还可以得到由企业每月给付的工资以及其他法定福利。学生入学时即与相关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且不得任意更换签约企业。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需参加“技术工人”职业认定考试,通过考试者可获得“技术工人”资格证书。“技术工人”资格证是德国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也是从事相关职业的必备条件,只有获得了“技术工人”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才能进入企业从事相关职业。
3)高级阶段:“师父”阶段。获得“技术工人”资格证,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可选择进入“师父学校”深造。“师父学校”一般为全日制,学制为1-2年,入学学生平均年龄为25-30岁。经过“师父学校”在校学习并完成各类课程考核的毕业生可参加“师父”资格认定考试,通过可获得“师父”资格证书。“师父”资格认定考试分为4个科目,其中第一、第二科目为单个职业专业技能和理论考试,第三、第四科目为所有职业通用考试科目。表-1是德国“木工师父”考试内容概要,分为木工专业实践考试、木工专业理论考试、经管类知识考试和教育学知识考试。“师父”是一种高于“技术工人”的技术头衔,类似于我国的高级技师或工程师,获得某个职种的“师父”资格证书,代表着在该职种领域内具有了较高技术水平并获得了社会公认。
2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1)具有特色的职业工人培养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考核方式特色分明,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课程成绩由专业能力成绩、非专业能力成绩组成。二是实行严格的毕业考核制度,是否通过德国工商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取得毕业资格。三是实施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即考试均由行业协会承担,考试内容以行业要求为准。
2)基于第三方社会评价的职业资格制度。德国是个重标准的国家,如果学生参加了某企业的职业教育并获得了职业资格证,毕业后不想在该企业就业,其他企业也认可此证。德国还成立了工商行会、手工行会等“行业协会”,它们是一个独立于学校与企业之外的监督机构,双元制毕业生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便是通过行业协会考试后颁发的,这些“行业协会”的存在充分保障了德国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含金量。
3)制度化的职业工人经济激励。德国一直保持着尊重技工的优良传统,目前德国技工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从福利待遇来看,一般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与普通公务人员差距并不大。在就业方面,政府鼓励并引导企业对积极参与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优先录取或提高薪酬待遇,使学生在校时就有浓厚兴趣去参加未来就业方向的实践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在德国受高度重视,证书能帮助持证人在就业时得到对应劳动报酬,充分体现技能与工资待遇挂钩。
4)完善的技能型教师培养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得益于拥有一支强大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分两类,一类是理论课教师,另一类是实践课教师,一部分是校内专职教师,另一部分是校外实训教师。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大学教育、研修班与职业学校组织的岗前教育。根据德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职业学校教师需定时参加进修,提升自我。
3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不可否认,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成功的教育模式,通过反思,总结该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启示:
1)改变观念,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的社会氛围。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出现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因而对职业教育评价也不高。在高等教育盛行的今天,家长们迫于孩子学习成绩太差,无奈才选择职业院校。基于这些现象,企业也不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来。要想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战略目标,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改变以往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观。同时,充分肯定并尊重职业技术工人的劳动成果,提高其社会地位,营造尊崇职业技术工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保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还处在产业结构转型期,要想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政府为依托,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合法权益。引导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督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况,对参与职业教育表现良好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给予相应处罚。
3)强化根本,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是否愿意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与企业利益是否能得到切实保障有重大关系。从德国“双元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德国企业深刻认识到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因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职业院校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因此,我国企业应不断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树立长远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政府可采取部分优惠政策,如实施减税免税政策,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适当补贴,从而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
4)加强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要想使我国现有的学科型教师尽快适应双元制教育模式,首先,应积极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各类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并为其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积累相关职业经验,同时严格职业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其次,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视实用性知识教学,突出专业理论与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最后,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招聘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技术员到职业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陈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J].成人教育,2019.
[2]谢莉花.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基于德国的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3]项继发.德国企业的职业教育角色承担[J].成人教育,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