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艺 耿春喜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很多情况下理论知识依旧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导致学生出去参加工作后就会发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严重不足。因此,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成了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之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因素。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2-0135-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日趋扩大,社会影响也日趋提高。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的实际运用技能脱节,学习的内容太理论化,实操技能相对简单,学生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乏足够的高水平专业师资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在我国面临的最现实挑战,也是最突出的难点。唯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有效缓解师资困难,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现针对产教融合思想结合计算机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概念
  什么是“产教融合”?从字面看:“产”就是生产,而最为直观的就是挣钱;“教”就是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就是学习;“融合”就是联合,结合的意思。那整体说来就是把获取经济效益和学习结合起来。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就是指职业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所开设的专业,主动开办与专业相关的产业,将教学和产业紧紧相连,实现共同成长,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相辅相成的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兴办企业,不但为理论教学创造了实践证明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受历史条件及实际情况制约,职业院校的老师多数来自普通高等院校,虽然他们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授学生的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也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缺乏,对于学生就业以及企业选拔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通过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优势专业兴办企业。一方面解决教师实践平台缺失的遗憾,这样教师就能自发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有了实践场所,就能够通过生产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更进一步,动手能力也能得到保障。通过这些手段,教师和学生均能从中受益,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到保证,毕业生就业率也能达到甚至超过教育主管部门所设定的标准。
  由于产教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涵盖学校教学内容,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需要明确。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以学校原有的专业实训室以及专业实习企业为平台,引入合作企业加盟;其中学校的职责是提供场地,企业的职责是提供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搭建政、行、校、企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达到学生能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即可,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在实践中增强了学习能力。
  2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很快,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专业定位很空泛,培养方向不明确,毕业生的职业定位很模糊。不少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研究的倾向;培养的学生水平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低。
  2.2 教师实践能力弱,团队构成不合理
  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各大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企业工作经验以及从事过开发的教师偏少;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历,毕业后直接就业成为教师。开发和动手能力较弱,实践技能不够,缺乏真实项目的实践经验,更缺乏知识的实用能力。这样也就导致学校教师团队实践能力整理偏弱,构成欠科学。
  2.3 校内实训室与企业需求脱节
  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导致盲目求新、求贵。建设的实训基地超出标准。实际上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教学而建,目的是满足教学需求,实现课程标准,同时达到企业需求即可。盲目求新求贵容易导致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反而不佳。
  3 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建议采用“产教融合、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落脚点是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要,以此来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明确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的教学课程体系。
  3.1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人才培养
  之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都是实行的以学校为单一主体进行人才培养,这一模式局限性很大,已经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办学,以政府引领和主持,行业协会作为指导,用人企业积极参与,学院负责推进的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必须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供需一体、取长补短的价值链。
  3.2 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合作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按照计算机专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确保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以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设置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过渡到学校招生工作中来,让招生与就业直接衔接。
  3.3 制定突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是建立在一整套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的。应用作为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上的目的;满足必需和够用即可;在专业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体系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这二者构成整个课程体系。大胆地删除一些人才培养中并不需要的课程,从而增加了许多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同时确保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课比例达到60%以上。
  只有保证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长久性,坚持产教融合的正确离你那,更好地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相信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一定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桂文龙,胡新岗,袁华根.平台+双师:高职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4):223-225.
  [2] 余志涵.高职产教融合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J].纳税,2018(17):241.
  [3] 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61.
  [4] 劉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82-188.
  [5] 杨海峰,黄陈,李艳艳,王婧,吴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特征与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18(06):57-59.
  [6] 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2):57-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7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