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将对分课堂引入高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对分课堂运用在中药学专业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在形式上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自学、师生和生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实践证实是可以被推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对分课堂;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4;G64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45
  長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粉笔+黑板+PPT课件”的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则是以“听课+笔记+记忆”的传统方式进行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出现学生不爱学习且不愿意学习的情况,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确保课堂教学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大多高校均推行一些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对当今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提出
  2013年对分课堂这一概念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首次提出,2016年,张学新教授首次从基本内涵、操作方法、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改革方向以及对分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对分课堂,重新定义了课堂和师生的关系[1]。对分课堂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scussion),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一书中明确指出,对分课堂主要是指将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交互式学习,同时将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拥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实现个性化内化吸收[2]。
  对分课堂的理念实际上是时间的对分,也是权责的对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对分课堂强调“先教”,这是后面两个环节实现的基本前提,由于不同学生之前存在着基础薄弱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因此单纯的“先学”不一定能带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反而会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增加。因此“先教后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及知识框架结构,对知识脉络及重难点进行讲解,对于简单易理解的知识则不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交由学生自学,即做到精讲留白。在“内化吸收”阶段,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要求,独立学习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这个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去选择,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讨论”环节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亮考帮”。
  2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实际运用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3]。以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例,中药药剂学共64个学时,分16周上完,每周2次课,每次2个课时。第一次课为教师讲授,从第二次课开始,第一小节为讨论课,第二小节为教师讲授,以此实现隔堂对分。具体对分课堂教学方案见表1。
  2.1 课前准备
  课前与授课班级班主任、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及性格特点,制定出教学大纲,并按照章节列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制定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方法。
  2.2 课堂讲授
  与传统课堂的讲授不同,对分课堂的课堂讲授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后进行内化吸收,因此,课堂讲授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勾勒出章节框架。在中药药剂中,一般是以剂型来进行章节的划分,教师可以从剂型的定义、特点、常用辅料、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方面进行介绍。例如在介绍中药丸剂时,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简要介绍泛制丸、塑制丸及滴制丸的特点、区别和常用的赋形剂,在给学生讲授制备方法时,提出制备丸剂时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内化吸收阶段思考其解决措施。
  2.3 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环节是对分课堂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借助文献、参考教材、微课视频等多种途径学习。例如在学习胶囊剂时,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毒胶囊事件”相关报道,了解明胶的来源和基本性质,思考如何在生产中把控明胶空心胶囊的质量,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由于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佳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例如学习笔记、讨论题等等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2.4 课堂讨论
  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后,由教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讨论主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位学生讲自己自学成果与同学分享交流,并请教同学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有效解决,也可以进行组间讨论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解惑者的角色,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弥补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缺乏的现象。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构建和谐课堂。
  2.5 考核成绩
  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考核,弱化了期末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具体而言,中药药剂的考核评价主要分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为总成绩的50%,重点考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不同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的掌握,增加处方设计题的分值,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50%,除了课堂考勤和平时测验外,增加作业和课堂讨论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由于平时成绩的比重大大增加,这不仅可以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减少考前抱佛脚和考试作弊等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教学效果[4]。
  3 对分课堂的心得体会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一场考验。对于学生而言,在对分课堂的模式下,需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学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消化吸收。对教师而言,对分课堂更加考验教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实施、重点难点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并能将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要丰富教学材料,做好作业批改,把控好课堂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好课程调整的准备。
  4 结语
  笔者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反映,在对分课堂的模式下,他们的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同时也更乐于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中药药剂学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笔者而言,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了学生的想法,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自身的专业水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将对分课堂引入高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教师尝试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2]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 2016,10(10):16-17.
  [3]杨明.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张超云,高丽,韩立.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153-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