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企业课堂”模式的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企业课堂”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高职机电专业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弥补了知识讲授型课堂的不足。本文主要研究高职机电专业实践课程的要求与现状,高职学校探索实施“企业课堂”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将“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校园内的构想与相关对策。
  关键词
  企业课堂;机电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64
  1 “企业课堂”概述
  “企业课堂”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能够较好地解决教育和生产相脱节、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缺乏内驱力、毕业生和工作岗位衔接不良等问题,满足了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目前的“企业课堂”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资源,技术条件,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的生产任务进行授课。二是将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请到学校的课堂上来,结合企业的工作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三是校企共建专业,企业和学校共建共管,企业出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资源,学校出基础课教师和课程管理,大部分学生会推荐进入企业工作。
  2 高职机电专业实践课程的要求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高素质的机电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我们需要更多的制造业一线工作者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类软件、能够懂得机电产品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技能,这样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正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机电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要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较快适应企业需要的学生,必须将实践课程放在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配置有利的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机制,能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提出要加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加大实践环节投入力度,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实践课堂依然惯性式地以教师为主体,虽然是实践课,但是还是教师讲授,学生跟着操作,无法真正启发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思考。
  (2)实践课程不能体系化,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做到像企业实际技术岗位一樣,综合应用机电专业知识。
  (3)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跟不上,机电专业的就业岗位技术类型逐年变化,但是实践课程标准和内容若干年不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实践课程的教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而不是没有教材或者是现成的教材将就使用。
  (4)师资建设跟不上,在职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经历。尽管现在高职院校都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很多教师获得了技师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但是很多的实践课程仍然和教师的技师专业不对口,并且没有长期的企业磨炼和积淀,综合实践能力仍旧是缺乏的。
  (5)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
  3 高职机电专业“企业课堂”的普遍性问题
  对于高职机电专业来说,“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弥补了知识讲授型课堂的不足。但是事实上很多的高职学校在探索实施这样的教育模式时,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起来困难较多,其次,不少的“企业课堂”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体现这种教育模式的真正内涵和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企业的专家请进来。企业讲师大多是由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担任,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从教训练,缺乏课堂组织经验,对于学生群体的了解也不足,往往授课效果达不到预期。
  (2)现在很多高职学校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习技能。真正实施起来,很多的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从事简单的机械劳动,学生根本不能从实习岗位学习到相应技能。
  (3)校企合作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送到企业中,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工作,双方责任不明,管理困难,资源建设和评价体系跟不上,结果只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到企业,没有真正实现“企业课堂”的内涵。
  (4)校企共建专业,必需是有足够的政策和资源支撑,这个对于大多数现有的高职学校已有专业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4 实践课程基于“企业课堂”模式改革
  “企业课堂”模式对于高职机电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鉴于实施的可行性和实践过程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考虑,将“企业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职机电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4.1 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改革
  这是“企业课程”模式在校内实现最关键的环节,不是现有的课程拿来就能“企业课堂”化的,得有一个全新的架构,这个教学架构就是改革的第一步。以当前社会企业的产品和工作任务作为实践环节素材,体现岗位的针对性,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团队可以制订有企业技术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所有的教学实施都以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为依据,实训室建设也要以这样的文件为指导,所以这个架构的制订不是纸上谈兵的结果,要是经过反复思考、调研和论证,进行可行性分析,要将“企业课堂”的模式在可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出来。
   为了匹配这样的实践课程标准,教师团队应编写配套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和讲义,包括一些过程性材料和考核材料,以完善整个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4.2 实训基地企业化模式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教学理念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企业课堂”模式的教学架构建好后,就应该着手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和改造了。以教学文件为依据,购买新设备、搭建实践模块、整合现有实践资源,建设符合“企业课程”模式的实训基地,实践设备空间位置要体现技术岗位特色,符合认知和操作规律。如果不能将学生送到企业生产一线,我们就努力将“生产一线”搬到学校内来,让学生的上课体验像是在企业一样。
  4.3 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教学的实施过程是直接面向学生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改革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过程。对于成熟的教师来说,教学组织本身不是难题,但是要做到“企业课堂”模式,让学生学到真技术,提升职业素养,必须要在原有讲授式课堂基础上进行改革。课前准备阶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准备好资料,并提前设计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看作“学徒”,注重实践的启发,像“师傅”那样手把手教“徒弟”,和学生探讨技术,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实践课程的始终;课程结束阶段,要及时总结与评价,布置课后的思考与准备,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扩展。
  4.4 “走出去,引进来,精准化,抓实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前面讲的课程标准建立、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施所有的部分都离不开教师,没有好的教师团队,所有的改革都无法落实,所以,师资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优秀的师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引进来”,根據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引进技术人员后进行执教能力的培训;二是“走出去”,组织相应的实践课教师下企业培训。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这样的人事管理一定不能粗放,要抓实效,进行精准化的培养。教师下企业,不是走过场式的参观实习,要带着实践课程建设任务,选择最适合的企业和岗位类型,扎扎实实地在企业学习摸索。
  4.5 评价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实施完成之后,到底怎么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实践是怎样的水平,进而评价一门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企业课程”模式的预期,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位思考的问题。不能简单看某个学生某项任务完成与否,应该综合考量一个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是否能认真思考、是否能提出实践项目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层次、是否能完成实践项目内容、是否能明白每个步骤的目标、是否能理解每个操作涉及的知识与要求、是否能团队合作、教学过程是否遵从职业要求操作等。优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技术岗位。
  5 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发展,要求这些未来在一线的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高职学校将“企业课堂”模式引入校内,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优化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实践课程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利.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39(1):175-176.
  [2]谢利英.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7,44(6).189-190.
  [3]马红英.“企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2):5-7.
  [4]曹永浩.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74-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