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模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玲
摘要: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分别从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性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三个方面,来略谈一下尝试场景模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场景模拟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
2.数学教学中,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数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教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因此,我设想在教学中采用场景模拟。场景模拟是根据课程要求,通过模拟一个社会场景或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具体的场景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与体验,探究与操作,自主与合作等方面意识与能力得到培育和发展。在场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扮演着不同角色,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掌握的知识得以充分运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增进角色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进行场景模拟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一年级的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又如,一年级学习“同样多”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中秋节来了,班上要举行赏月晚会,10人一桌,请同学们计划一下:每桌要几把椅子?几个杯子?几个碟子?要摆几块月饼?几个水果?为什么要这样摆?假如一张桌子上只有9把椅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学生的计划、设计、思考,学生明确知道:一个人必须有一把椅子、一个杯子等,而且这些用具没有多余的。这样,就很好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这种模拟教学的实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切身体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置身与模拟环境中,有效地刺激了他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做场景中的主人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设计“小小顾客”的活动,要求学生课前到市场、商店去了解商品价格情况,选择几种感兴趣的物品,填写商品价格牌。老师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及了解到的信息,与学生共同分析、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学生研究自己手中的材料,比研究老师提供的材料更来劲,更感兴趣。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老师课前准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一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小小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整个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活泼了,而且也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挂钩,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进一步巩固了知识。重新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解决场景中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师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生答:米、厘米。
然后,继续课件展示,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还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学生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导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学长度单位的范围。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最后,我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创设了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模拟场景,扮演场景里的角色来解决问题(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在八戒写的数学日记中,有这么一篇日记:“今天早晨,我在2分米长的床上睡得正香,讨厌的猴哥跑来捏着我老猪的鼻子,说:‘八戒,我们肚子饿了,去找点吃的!’没办法,我老猪只好起来,挤出1毫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去找吃的。嘿!真巧,我老猪刚走了90毫米长的路,就找到一些长2毫米的黄瓜和长2分米的大米粒。嘿嘿,今天运气真好。”师问:八戒选择的长度单位合适吗?谁能帮他纠正一下?假如你是八戒,你会写出比他更好的数学日记吗?
总之,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尝试场景模拟,让学生进入场景里的角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