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和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凤琴
摘要:本文从开列书单、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名著和人物传记、阅读时文、阅读广播电视文学作品等方面,论述了通过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旨在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阅读活动 培养和提升 人文素养
阅读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应指导、放手让学生阅读一切对人的品格养成有良好作用的经典作品和一些时文。通过对名篇佳作的阅读,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主动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心灵体验。
一、开列书单
语文教师要具有开拓性,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文学作品,要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选出适宜中职生阅读的名篇佳作,以开列书单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如果方便的话,也可指定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上集体阅读课。通过这两种方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列书单时,要尽量拓宽范围,不要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如《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孟子》、《史记》、《楚辞》《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格尔诗选》等古今中外名著都要涉略,使之尽入学生之心,为学生尽其所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涵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受益终身。
二、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名著和人物传记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尤其是不朽的文学作品,无不展示强烈的生命意识,阅读是培养健全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首先,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好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并且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对哲理的感悟是对人生的一种省察。好的作品,会使我们远离野蛮,走向文明,进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全丰富的人生观,记得梁启超先生说过,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尤其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和“润物无声”的潜在影响。在阅读中产生的理性思考,会给我们带来达观、了悟和从容不迫的生活心境。其次,在阅读中,健全丰富的感情世界。再次,在阅读中,享受审美的怜悯。通过阅读杜甫的诗作,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杜甫的一生可以说很是坎坷,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也与作者的个性有关,但作者却在身陷困顿之时,仍念念不忘国家和人民。阅读《楚辞》更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爱国爱人民的情怀。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学生感受到一颗为中华文化而激荡的心,伴随着沧桑的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阅读苏东坡的自由洒脱、豪放飘逸和乐观天性;还有鲁讯的刚正不阿、立场鲜明和斗争精神;还有《简爱》中主人公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地位;还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都在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在阅读中潜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终生受用。
在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时,有必要强调对小说的阅读,小说在人的成长中,对人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对此,梁启超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也,此其一也。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感人之深,莫此为甚。此其二。此二者实文章之真谛,笔舌之能事。苟能批此穷、导此窍,则无论为何等之文,皆足以移人。而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者,莫小说若,故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然语言力所被不能广不能久也,于是不得不乞灵于文字。在文字中,则文言不如其俗语,庄论不如其寓言。故具此力最大者,非小说末由。四曰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实佛法之最上乘也。凡读小说者,必常苦自化其身焉,入于书中,而为其书主人翁。读《石头记》者必自拟贾宝玉,读《花月痕》者必自拟韩荷生若韦痴珠,读《梁山泊》者必自拟黑旋风若花和尚。虽读者自辩其无是心焉,吾不信也。夫既化其身以入书中矣,则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于彼界。”所以说,小说对人的影响无法估量,优秀的小说让人上进,受益无穷,而低劣的小说却毒害成万世。为此要让学生们多读优秀的小说,长其智慧,提升人文素养。
另外要注重对人物传记的阅读。每一个人物的传记,尤其是知名人士的传记,都记录了其一生的成长经历,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历练,积淀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百科书。我们要在阅读中不断地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养分,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读《曾国藩传记》,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做人和处事的艺术,也能拓宽我们的胸怀,涵养我们的人文素养,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读《梁启超传记》,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国志士的一腔爱情热情――他忧国忧民、审时度势和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为可敬可佩的,就是他渊博的知识,对诸子百家和历代文学与政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宗教和教育也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学说。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悟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
三、阅读时文,与时俱进
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作品具有实时性、生活性和超前性等特点,可以说有时直接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向生活“强调语文学习要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生活质量的提升”。可以使用权学生从中寻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的答案,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如《人民文学》、《收获》、《散文》、《诗歌》、《文学作品欣赏》、《当代》、《读者》等杂志都可作为学生的所选。
四、阅读广播电视文学作品
一直以来,中职语文教育紧紧依赖于课堂一隅,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生活阅历不多,见识极其有限。于漪老师曾在《寻长入门的突破》一文中指出:“学语文的外部条件比什么都优越,社会是语文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拓宽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由于受地域和历史的影响,各地自有各地的文化底蕴。我们正好开发利用好这些人文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与校门,积极引导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观看优秀的电影、电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收看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孔子》等,使学生们受到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近现代和当代一些优秀的影片,诸如《一个都不能少》、《手机》等片子,使学生们体悟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利用现代媒体优势,让学生收听有关优秀的广播剧,在休闲的同时,获得人生的一些基本常识,丰富和提升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瞿葆奎.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2002.
[4]于漪著.站在大写的人字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梁启超.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