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专生物学课程开展实验教学中智能空间的拓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杏灵

  摘要:中专生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各项实验是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幼师生文化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所以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拓展智能空间,开展实验教学。
  关键词:中专生物学 智能空间 实验教学
  
  中专生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各项实验是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幼师生文化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所以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拓展智能空间,开展实验教学。
  一、视觉空间智能的拓展
  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指那些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1.特征
  喜欢通过观看和观察进行学习;在空间中能够高效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和物体;能够感知和创作心智图像,用图画思考,把使用视觉形象作为回忆信息的辅助工具。能够感知既明显又巧妙的形态;善于解释图像、图表、地图和图解,并用图画或通过视觉媒体进行学习;喜欢涂鸦、画画、上色、雕塑或用其他的视觉形式表现物体;喜欢制作立体产品,能在头脑中改变一个物体的形式;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或者从“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如除了事物本身的形态,还可以看到该形态周围的背景,或发现“隐藏”在一个形状中的另一个形状;善于创作出具体的、视觉化的信息表征。精通形象设计或抽象设计。
  2.应用实例
  视觉空间智能的实施是贯穿在动手实验的过程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实施运动智能训练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制作细胞的结构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自制细胞器,动手活动中,不少学生做出的模型五彩缤纷,想象力及其丰富,一表现出极强的空间立体感觉。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了细胞的立体结构,把书本上的平面图形立体化地呈现在目己的脑海中。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组织学生自己制作DNA结构模型。有的同学用铁丝、纸片(或吹塑纸)做出可用手旋动成双螺旋结构的简单模型,也有的做成空间静态的固足式双螺旋模型。
  另外,从平时与学生交往中深入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对电脑特别感兴趣,少部分学生掌握的层次还比较高,对Flash和3DMA掌握得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做课件,把自己心中的生物学相关知识用自己设计的动画表现出来。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得比较好的课件比如“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在实施课堂放映时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事实说明,从学生中来的事物往往带有学生特殊的思维方式及习惯,容易被大部分学生认可。
  活动1 DNA平面模型的制作
  材料用具:选用吹塑纸或纸片,剪成不同形状,凸凹相配的大小适宜的片状,标注碱基、名称;细铁丝或细绳、钉书钉.
  制作方法:将碱基片和磷酸片用钉书钉连接,配对碱基片用两条粗纸片连接,最后两侧串接,形成平面模型。
  实验效果:两手扭动平面模型可形成螺旋状的双螺旋模型,达到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概念形成。
  活动2 细胞模型的制作
  材料用具:10%明胶悬液、塑料透明方形盒、圆形小盒、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小球、大小不同的小棒,硬质纸板、细铁丝、胶水。
  制作方法:用不同大小、色彩的小球制作细胞核、核糖体、液泡。小棒可做叶绿体和线粒体,硬质纸板剪出层状作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最后用明胶固定即可。
  实验效果:形象地模拟出动植物细胞的空间结构,使学生的细胞空间结构概念得到建立。
  二、音乐智能的拓展
  幼师都会开设音乐课,并且是必修科目,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利用这一优势,拓展其音乐智能,还到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音乐智能包括音乐心理能力和音乐学习能力。
  1.特征
  有兴趣倾听包括人的噪音、环境里的声音和音乐在内的不同声音,并能做出反应,将此声音组织为有意义的模式;喜爱并寻找机会倾听学习环境中的音乐或该环境中的其他声音;通过回应音乐气氛和节拍做出情绪反应,通过讨论和分析音乐做出智力反应,通过评价和探索音乐的内容和意义做出审美反应。提出欣赏音乐的个人参考标准;辨认并讨论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类型和不同文化下音乐的差异;搜集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会使用音乐词汇和音符;发展单独或合作演唱或演奏乐器的能力,能够即兴音乐表演和用声音表演;能够解释某一作曲家通过音乐想传达的内容,也能分析并评论音乐选段。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蕴藏的潜能极限是有差异的,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在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潜能,以提高培养效率和水平。潜能是可以开发的,若能提供适当的条件,进行有效的训练,潜能就会转化成现实的能力。潜能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2.应用实例
  音乐智能的运用,并不是用音乐表达教学内容,而是对有音乐潜质或对音乐比较敏感的学生实施研究,目的是探究音乐对提高学习能力有无关系及影响程度如何。首先调查平时喜欢在家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的同学,鼓励他们在有背景音乐的情况下完成家庭作业,将习惯在短时期内强化并巩固。在实验期间的家庭作业要求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来完成,在专项测试的时候允许其用耳机播放音乐进行。
  根据统计结果,对于喜欢背景音乐的学生来说,在播放背景音乐的情况下做实验设计题的效果要比没有背景音乐的情况下要稍好一点,但是不太明显。而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则看不出有多少影响。
  三、人际交往智能的拓展
  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是指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1.特征
  与父母关系密切并能与他人积极互动,能够形成并维系一定的社会关系;能确认并运用不同方式与他人取得联系;能认同他人的情感、思想、动机、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参与合作,并在团队活动中适当承担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各种不同角色;能影响他人的观点或行为,能以一言语和非言语方式来有效地理解和交流;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或群体以及根据他人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在任何社会或政治话题上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发展调解技能;能发展新的社会技巧或模式。
  人际交往智能就是要学会与别人相处,合作完成既定目标,其行为要体现到团体行为中,形成团体决策。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
  2.应用实例
  在推进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作学习实践,使学生学会与别人相处,进而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绩、加速学习、加强记忆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实施头脑风暴,加大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目标,是现代化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落实动手实验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学生按小组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在实施实验过程中,小组事先讨论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甚至分工收集实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与他人共处,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任务。
  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也属于人际交往。有的学生外向,活泼好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积极。有的学生内向,不善于与别人交流。针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多与别人交流,在实验参与活动中特别给予一定的关注,帮助他们多发言,以鼓励为主。
  活动:贯穿于开展的课标实验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例如在课间或者晚自习时可按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收集问题。
  通过合作式学习这一载体,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培养,对于开展好具体的学习活动有帮助,比如说有利于实验设计活动。
  四、自然观察智能的拓展
  自然观察智力主要是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1.特征
  充满兴趣,满怀热情地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寻找机会观察辨别、接触、或关注物体、植物或动物;能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或归类;能辨认物种成员间或物体等级间的模式;热衷于了解动植物群的生命周期、或人造物的生产;愿意了解“事物的工作原理”;对系统如何变化发展感兴趣;对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感兴趣;能使用显微镜、望远镜、观察笔记、计算机等工具去研究生物体或生物系统;学习动植物的分类系统或其他语言结构或数学模型分类系统;对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动物学、森林学或植物学等职业具有兴趣。
  2.应用实例
  自然观察智能运用在生物学实验活动的各个层次和角落。在进行生物学实验前,要求学习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操作人员去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和现象都要思考和分析。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和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甲状腺激素对鳅蚌发育的影响……每一次的实验过程都在不知不觉中利用着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也在培养着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回顾动植物的分类时,要求学生做实验设计知识网络图;记录试验数据时,要求同学们制作诸如树状图、结构图等图表,这也是自然观察智能的实际运用范畴。利用学校组织的生物兴趣小组时,通过带领学生为植物挂牌不失为一个良好体现与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载体。学生从中激发了学习生物科目的兴趣,增长了生物学知识,发现了以前没有留意到的问题,促进了自身生物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明林,叶澍,汤用政,张南方.HP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
  [2]王勇.利用人际吸引因素 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