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好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小芬

  【摘 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今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优质高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积极学习、及时复习、善于积累、经常写读书札记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 语文学习 培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就非智力因素而言,适度的学习动力,较浓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保障。就语文学习来说,我认为好习惯更是学习成功的基石。我国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谈一点认识。
  
  一、要培养“三习”的习惯
  
  1.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先预习,后上课”定为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常规,要求学生先行一步,坚持多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预习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通读课文。课前阅读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全面地阅读,不放过关键字和词,不能浮光掠影,只求速度,不求效率;心到,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手到,注意圈点勾画生字新词,精彩语句,做好记号,写好批注,不能走马观花,掩卷即忘。
  (2)扫除字词障碍。预习时要自己动手,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切忌偷懒、猜字、望文生义。如一位学生读完《警察和赞美诗》后,我问他:“都懂了吗?”他说:“懂了。”我问:“不名一钱”的“名”是什么意思?他讲不出来。可见预习没有把字词搞好,那么他所说的懂并不是真正的懂,只不过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
  (3)寻找疑难问题。面对新知识,一般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疑点,如文章为何这样构思、这样选材,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采用了那些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通过预习,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
  课堂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想收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善于思考。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课堂上积极思考,才能对他人的思想进行分析,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把它变成自己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指导学生课堂上可以思考教师的讲解,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的发言等,通过思考,就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理解认识更进一步。
  (2)勤记笔记。记忆力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把一节课所讲的课文的要点知识永久性的记住,因此课堂勤记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还可为日后的巩固复习提供很大的帮助。记笔记一是注意教师的提示,重点知识,往往教师把他强调指出。二要注意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文章要点知识整体的、系统的展示,让人一目了然。不论是字音、字义,还是文章中心、人物形象,都不怠慢,不论是夹批、旁注,都要清楚,工整。有时还可采用一些符号,如在学习文言文时,用○表示词类活用,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等,既省时又省力。
  (3)积极发言。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问一个问题,如果指名回答,一连几个学生都有可能默不作声,或者回答支支吾吾。这是学生缺乏组织语言,系统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位导演,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要么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要么单独回答,指导正误。久而久之,学生敢说了,敢辩了,语文能力自然会提高,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学生做出书面答案后再回答,既注意了课堂练笔,又消除了紧张心理。
  3.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讲的都是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要注意:
  (1)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和回忆。如文学常识的复习,可按时间顺序归类,从古到今,古代某个朝代有哪些作家作品,现代某个时期有哪些作家作品,也可按文体归类,小说有哪些知识点,诗歌有哪些知识点,散文有哪些知识点等,分门别类,易于比较,不失为一种好习惯。
  (2)经常背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理就在于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切不可死记硬背。如背诵《劝学》一课,好些句子形式上是上下相对的,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分开组来背,内容上有的讲学习贵在积累,有的讲学习贵在坚持,有的讲学习贵在专一,分层次来背,这样会背的又快又准。
  
  二、要培养善于积累的习惯
  
  1.积累词语
  曹靖华先生说得好:“好比建筑,语汇就如同砖瓦,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语汇,也就好比巧妇手中的‘米’,无‘米’,巧妇也就一筹莫展了。文章的生动活泼同语汇的丰富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善听,善于听别人的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影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其次,要善读,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那是语言大师们的精心制作,能够为我们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词语的好老师。还要特别注意成语的积累,成语结构稳定,意义凝练,运用成语表达,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而且还会使语言简练,表现力强。
  2.积累语段
  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对一些优美的、蕴含丰富的语段也要留心积累,有的写景如诗如画,让人身临其境,有的抒情淋漓尽致,使人产生共鸣,有的描写细致入微,形神毕肖,有的说理入木三分,精辟透彻。读到以后,随时抄录下来,既丰富了知识,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还为以后的揣摩体味创造了条件。
  
  三、要培养写读书札记的习惯
  
  写读书札记是一种治学的好经验,中外名人都有写读书札记的好习惯。例如,马克思列宁的读书笔记就刊行世界各地。我国清朝顾炎武的《日知录》也是一部读书笔记。有了写读书札记的习惯,就能积累丰富,博学多才,用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总而言之,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愿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千万勿忘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