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一颔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要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论。最后,要让学生参加实践,切实体验审美的价值。
  [关键词] 音乐 学习兴趣 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转化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它原有的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的教育传统模式下,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学生总是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被动学习,而兴趣寡然。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的需求,已严重制约音乐教学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更应该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在音乐的伴随下茁壮成长。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迁移到学习上来也就是学习兴趣这一点。实现了乐其道,这样学习就会学的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我觉得反之亦然,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也往往是在学得好的科目上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因为学不懂学不会而丧失兴趣吗?所以要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在这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成为热爱艺术的人。同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音乐的范畴不只限于流行音乐,要纠正学生的观念,正视流行音乐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需要,在教法上改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夸美纽斯认为,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心理特点,而强迫孩子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就像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就急于要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在他看来,“教与学的行为本来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夸美纽斯还特别提醒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愿学习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他或者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者根本没有这样去做。”
  其次,要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体验音乐之情,理解音乐之美是人生的一大幸福。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说过:“从头到脚提供敏感和力量”,他指的是演奏中必须让技巧、情感同运动器官相互协调,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有效地表达音乐情感,其实,音乐欣赏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另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喜欢的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选择好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好的作品介绍给他们听。比如说,周杰伦的《蜗牛》、《听妈妈的话》、汪峰的《飞的更高》等这些具有教育启发性的音乐,让他们从中受到感发,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地结合的雅尼音乐,他的音乐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们打开另一扇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让音乐的形象陶冶着学生美的情操,让音乐的表现释放着学生内心丰富的感受吧。
  最后,要让学生参加实践,切实体验审美的价值。音乐的美是以音乐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音乐。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如欣赏《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时,可以给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氛围,让他们在欢快、轻松、优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启发他们看画面解说歌词,体会歌曲中反复运用的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画龙点睛之笔,联想在河南人民编花篮时那种喜悦、温柔的心情,那细长的藤条、竹丝在编花篮人的手中像彩带一样,翩翩起舞的劳动场景,接着让学生进行试唱对比,练习几遍后让学生们边演唱边配上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然后给他们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兴奋和激动,让他们可以更加大胆地去表演、讨论。再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演唱。音乐是表现艺术,它必须通过人声歌唱、乐器演奏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欣赏者,以实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质的艺术活动,因此需要有多种表现手段加以诠释才会显得丰富,更有深远的价值。
  这样的音乐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同时还能带给学生们无穷的乐趣,鼓励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享受到音乐的美。
  基尔伯特海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出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是最有体会的。一堂课安排得合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那么最欣慰的反馈就是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笑脸来自与教师的精心设计,更来自与音乐本身的魅力。正如格罗塞所说:“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在它的过程中或直接结果中,有着一种情感因素――艺术里所具有的情感大半是愉快的。”因为音乐的愉快激发了学生的愉快情绪。追求快乐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和享受,让这种快乐每天都围绕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希望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快乐,亦把这种快乐反馈与音乐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