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新课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在高一英语教学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和进行情感教学等成功的经验,以及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和教师主导性的丧失等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型教师 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29-01
  
  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就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1]。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教师应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英语作为一门很重要,然而学习方法比较灵活、特点比较鲜明的一门学科,尤其不能采用死板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讨论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1、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研究型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通过各种灵活教学方法的提出和效果分析,我体会到,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必须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自由参与,使知识学以致用;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遭遇理智的挑战。只有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宗旨,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实行情感教学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英语课程标准》赋予英语教师的一项新的使命。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学呢?情感是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以自主性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奥特立1996),即非智力因素,情感是人们心理机制的中心,是一种强大的内动力,情感具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四种动力特征[3]。这四种动力特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两极性、积极体验的增力作用和消极体验的减力作用。在人性的理念上,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学之间的信念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协调,互为作用的过程。因此,情感课堂教学非常关键。能真正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成功。
  教育实践证明:实施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但不能惟信息技术而独尊
  如今在一些英语课堂上,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以其图、文、形、色并茂的独特优势,以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显著作用而备受青睐。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以使用多媒体为时髦和荣耀,不考虑教学内容、师生情况,一味追求,这就有点过犹不及了。况且,很多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围绕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它的内容和程序就被死死地固定下来,课堂上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演示,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扮演“放映者”或“解说员”的角色。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上课时只能按课件流程和教师的思路学习,失去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因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等于惟信息技术而独尊,它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万能的手段。
  2、强调自主讨论学习但不可以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英语学习中,学生对某些问题自主讨论是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自主讨论决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是既能发的出去,又能收的回来。否则,学生会觉得经过讨论还是不能得到要旨,常此以往,自主讨论将难以高质量的进行下去,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自主讨论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架设学习桥梁,而且要巧妙引导,及时调控,使讨论逐渐深入。教要致力于“导”,服务于“学”[4],最完美的课程实施应该是让教师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世界在变,中国的面貌更是迅速的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必然不断改革才能跟上这个变化社会的需要。正如我们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不足,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停止改革,问题要在改革中解决、在进步中完善。只要我们不断创造性的提出和实行适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方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激发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新课程所提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旭宇.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3]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2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