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低年级“随文阅读识字”教学效率的一些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秀云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汉字,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关注的但仍然比较困惑的难点,应从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新的教学理念精心构建“自读课文,集中认读,具体理解,指导写字”教学思路,每个环节都凝集着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随文阅读识字;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26-0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新教材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如此编排的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双重的目的:第一,在阅读中识记汉字。第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
《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这样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那么,在“随文阅读识字”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在阅读中喜欢汉字、产生主动识字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有效地识记生字并通过识字帮助阅读呢?
一、自读课文――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独立借助汉语拼音来读准字音
一般来讲,一篇新课文有三种类型的生字需要重点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第一类,是过去要求“会认”,现在“复现”,但是学生有所“回生”的汉字。第二类,过去可能见过,在这篇课文学习中要求“会认”甚至要求“会写”的字。第三类,是过去从没见过,这篇课文学习中既不要求会认也不要求会写,但是学生不会读的汉字。
具体教学中,第一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己来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强化巩固。第二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汉语拼音认读,达到能够脱离本课语言环境认读的目的。第三类,主要看学生能不能借助汉语拼音来认读,并且能够离开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学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做到“五读”:
一读:读书。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勾画出自己“读起来有困难”的字和这个字组成的词语,并借助汉语拼音来读准这个汉字的读音。
二读:读句子。一读结束后,让学生借助拼音出声读出含有生词的句子,反复读,读顺畅。
三读:读生词。让学生反复读勾画出来的生词,直至达到不借助拼音也能读准生词的结果。
四读:读生字。这一环节既是巩固环节,也是自检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会遮盖拼音、熟字,提取生字自我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认读生字的目的。
五读:小组交流读。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勾画出来的这些字和词语,看看哪些字自己读错了,同时看他人读得是否准确,把读错了的再作上标记,反复读一读。
二、集中认读――教师针对难点、易混点进行全班反馈、交流、巩固,了解部分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要最大化地达到巩固识字、调动识字情感的目的。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作为“检查自学效果”,教学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学生感到比较生疏的汉字”上面。二是学生能够记住一个字读什么,靠拼音、诵读来记忆属于把字形和读音结合在一起对“符号”的“机械记忆”,这是需要的,但同时还需要进行“意义识记”,要把汉字放到意义背景中,让孩子把音、形、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记忆。
教学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
1.读准字音。教师首先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采取大面积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读;再出示去掉拼音和词语的单个生字,让学生大面积的读。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读中选出易混易错的字,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
2.了解词义。教师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个词语你还不理 解?指出来,请大家帮忙。在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一要使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最关键的词语要有目的的留下,在具体理解课文内容时理解),二要针对词语的特点,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这里的生活实际包括:生活经验、生活中的事物、阅读过的文章故事、看过的电视电影等等。一般来讲,这类汉字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跟课文中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教学中,只需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能够读懂这个字或者这个词的意义就可以了。
第二种,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有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学生生活实际中很少、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比较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把汉字或者汉字组成的词语放到句子中,看看在这句话中,这个字或者词语表达的是什么,训练孩子们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读懂词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识字、读懂词语和句子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我们完成了识字任务,强化了汉字的音形义的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借助识字,帮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句子,为读懂全篇奠定了基础。
第三种,利用字典从字典里选择合适的意思来理解。有些生字,一词多义,根据具体的语境想不出具体准确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翻看字典,教给学生正确选择字义的方法。(一些对读懂课文关系不大,不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老师只检查学生是否会读就可以,不做其他教学要求。)
3.读通全文。把新学的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利。这次读书,既是学生对生字的一次再巩固,也是对生字在一定语境下的音形义的一次再整合,再认识。
三、具体理解――教师有意识的把突破理解难点的关键性词语带到大语言环境中具体理解
有些词语与课文内容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靠一个句子是很难解其意的,对这样的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做好课前预设。备课时准确选择关键词语,认真领会该词语的意思和它与课文前后的联系。
2.确立好如何以该词语为中轴展开教学的思路。
3.教学中要渗透方法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围绕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4.要加强朗读指导,教会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去朗读理解了的词句,从而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实现从认识到理解到表达到热爱的升华。
四、指导写字――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记忆书写汉字,并把字写端正、美观
新教材的识字编排分会认和会写。过去教学中,常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读”的同时,强调记忆字形。我建议:在进行完“课文阅读”教学环节,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安排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进行“会写”字的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重点记忆。字形的记忆与指导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自己来挑选出比较难记的,集中进行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本课书要求“会写”汉字进行分析,想一想:哪些字肯定记住了,其余的自己怎么样来记住它。“挑选”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运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每个汉字进行分析的过程,然后,找出“困难”,再进行探索,找到记忆的方法。“部件分解记忆、数笔画记忆、象形记忆、联想事物记忆、猜谜语、组词语”等都是学生可以掌握的方法,都可以运用。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评议,老师指导他们选择最优的方法。
2.有重点地指导书写。书写,一方面是为了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把汉字写得端正、美观”是写字的要求。在这里,需要教师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写字的指导,应该在学生“试写”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自己先在田字格内书写,老师观察,发现问题,把有问题的作业展示出来,大家讨论,怎么样把这个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次练习。
3.有选择的“连词、组词”,书写要求“会写”的汉字。一个汉字从认读到会写,需要若干遍的“机械书写记忆”过程。但是,单纯的把一个汉字写若干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效果不好。“有选择的连词、组词”的书写方式可以是这样的:
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这些要求会写的字,哪些需要我反复多练几遍才能够记住?哪些字我只练一两遍,自己来确定写字的遍数,而不是老师来规定。
然后提出要求:写这些字的时候,至少有一遍要连着课本上的词语来写,写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数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用这个汉字组成新的词语,并且同样写得端正、美观,写得好的要给予奖励。
这样的“随文识字”教学,在具体的读文中识字,在识字过程中读懂课文,使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汉字的意义”,他们最直观地体会到了“识字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促进了他们“喜欢”汉字。此外,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是识字学习的主体,是他们自己在读,是他们自己在选择、有重点地解决识字中的问题,我们在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写字的问题上面,我们减少了枯燥的机械记忆,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写多遍时组成新的词语,使得书写任务同时具有了挑战性,而且赋予了“机械书写”以实在的意义,让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的角度去下功夫,争取获得“奖项”。识字学习变成了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