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专业发展视阈下教师职业规划的流程与标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职业规划就是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设想与规划。教师职业规划有利于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自主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规划的旨归。明确专业发展指引下的教师职业规划的流程与标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构建职业规划,优化专业成长。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规划;流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07-0058-03
  
  一、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对教师职业规划的制约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确立了教师职业规划的原则
  传统的师资培养局限于职前,人们认为教师只要经过一次系统、全面、正规的训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职后的发展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提出启示我们教师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职前的师资培养只是确保教师获得了任职资格,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教师的真正成熟还需要职后继续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还需要外界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确立了教师职业规划的原则:一是连续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要打破传统“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观念,要把教师教育的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二是一体化原则。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要求用系统的眼光看待教师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三是发展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主体意识,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不断认识、反思的对象,不断谋求更新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渠道。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性制约教师职业规划的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结构的丰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宗旨,这既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性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多样性。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研究存在差异,但不乏共性,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基本涵盖了三大组成部分: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知识的发展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多媒体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为教师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教师及早了解自身发展现状与外界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专业发展的有心人。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制约教师职业规划的实施
  “阶段性”一方面表明每个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教师之间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个人选择,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另一方面有助于关注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六类:以休伯曼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的“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以利思伍德为代表的心理研究框架;以莱西为代表的教师社会化框架;以富勒为代表的“关注”框架;以比尔和格里布里特的研究为代表的综合研究框架和以白益民、叶澜为代表的“自我更新”框架。这些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为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路线、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以及为专业组织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帮助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教师职业规划的标准
  
  (一)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
  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规划必将是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的。具体表现在:(1)能够引导教师认识自身的个人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2)能够引导教师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3)使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4)引导教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5)引导教师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与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6)使教师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1]4。
  (二)反映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统一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是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而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多样的,其间必然存在合理性的问题,那些与自身客观条件不符的需求不能作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其次,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组织需求的分析,如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学校需要的人力资源的类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只有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定位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统摄其中。
  (三)“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职业规划关注的焦点
  教师的职业生涯有“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之分。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从教师内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来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与外职业生涯构成因素不同的是,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带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提高内职业生涯而取得的工作成绩带来的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见,内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规划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
  (四)职业规划内容具体、可操作,结果可度量
  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必须是个体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职业规划书从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策略的拟定、职业发展结果的评估与反馈,每一环节都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如一开始可以根据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来阐述职业发展目标:(1)S―specific:明确的,明晰的目标便于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控,也便于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评判。(2)M―measurable:可度量的,即目标达成的成果形式,有可能的话最好有确切的数量指标。(3)A―achievable:可实现的,是指我们设计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低,对自身发展而言缺乏挑战性。(4)R―realistic:切实可行的,即指目标的可操作性。(5)T―timeconstrained:时限性,即指目标的实现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限性有利于对目标完成进度的检查和监督,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完成各个子目标的、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行动项目,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安排,每一项活动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策略、所需支持、完成期限、预期结果、对结果的评估与反馈等。
  
  三、教师职业规划的流程
  
  (一)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具体包括“自我分析与评价”和“生涯机会评估”两个阶段:(1)“自我分析与评价”阶段,主要是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志向、兴趣、需要、性格、特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专业发展水平等的分析与思考,其实质是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以谋求个人最大的发展。(2)“生涯机会评估”阶段,主要是指分析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环境特点(硬环境和软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对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战略的分析,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分析,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与资源的分析,对获得资源途径的分析,对付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等。社会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大环境,制约着教师发展的进程。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的分析。
  对自我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也可以概括为SWOT分析法,即对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教师在自我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应更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学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而对威胁和机会的分析,则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外部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教师要尽可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二)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目标定位主要包括:(1)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即对职业中工作方向做出选择。教师在路线抉择中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是选择向教书育人方向发展,还是向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或是几者兼而有之。二是能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的发展路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每个教师的客观条件也不同,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必然存在差异。三是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发展路线为教师提供的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不同。总之,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2)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目标可以从时间和性质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一是从时间上来分,可以把职业发展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从性质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内职业生涯目标和外职业生涯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观念目标、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和提高综合素质目标。外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目标等。教师在职业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进行组合,可以考虑按时间或功能组合。按时间组合,可以分为并列和连续两种形式。并列是指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目标,连续是指将各个目标前后链接起来,后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以前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基础。按功能组合,可以分为因果和互补两种形式[2]。
  (三)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
  职业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3]。能够促进教师完成专业发展任务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学历进修、自学理论、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随笔、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听课、校本教研、培训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策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已,而应该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各项活动的整体配合和灵活应用。职业发展策略拟定之后,就要付诸实施,否则再好的职业规划只能是空中楼阁。
  (四)职业规划的调整
  教师的职业规划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工作,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界定是否合适,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因此,要使教师职业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教师职业规划进行评估与反馈,修正职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方案,以适应条件的改变,同时也为下轮职业规划提供依据。成功的职业规划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自己的前进指示一个方向,而自己是目标的创造者,所以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更改它,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1]35。可以说,职业规划的调整过程就是教师个人不断自我认识与反思,不断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47.
  [3]王少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义、内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2):61.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6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