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富琼

  “以读为本,读中求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怎样才能通过阅读教学中的“读”,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感情、掌握课文的内容,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统一呢?通过长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阅读学生的兴趣,促使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大教育家苏藿姆林斯亦早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对于促进学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二、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要把指导学生“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反复诵读。
  第一遍读,只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谈读书后的感觉,说自己都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第二遍读,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读中让学生先读,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或老师带着学生读重点句段,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样读,你有什么感觉?真正体现“读悟”相融,把读当作理解的手段。第三遍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读,抓住文中最根本的字眼展开教学,理解其意思,让学生去读中揣摩。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结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感情或者人物形象自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最后落实到文章的理解上面也就容易多了。第四遍读,则是让学生品味,升华情感,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品格。让学生在读中自然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四五个来回,把书读通,读懂,读出味道。
  三、注重“读”的技巧与方法的指导。要达到好的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读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首先要培养正确的阅读姿势:头不要在阅读过程中来回摇摆,不要声读和指读,尽量不回视一气读完;要对学生的“读”提出明确的目标,读完不懂时再回头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阅读和整句阅读的习惯,不拘泥于个别词句的理解,力求融会贯通,掌握通篇中心思想;还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习惯。同时朗读中的轻、重、缓、虚、实、浓、淡,处理得是否恰到好处,也直接关系到对文章的理解和感知,需要悉心指导。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基础较差,针对这种情况,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耐心引导,做到范读、带读、引读,并让学生谈谈读书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兴趣,读书就会越读越好。在指导阅读时,老师还可以配合手势,不时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做出适当的手势,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学生配合老师的手势来读书,上路更快,读得更起劲。
  除此之外,扣住重点句来读是体会情感的关键,读书时,要找出最重要的句子读,概括最重要的词来读,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体会文中不同的情感,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运用激励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教师以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让学生敢读、想读、会读。
  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推向“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学生融入了故事的情景,教师并没有以自己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个人自由读、小组分角色、指名分角色读。正如专家所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味,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学生在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游刃于字里行间,回味着多媒体创设的画面,每读一遍都有新感受新理解新体会,从而对整个事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理解。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作为学生阅读主体,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终生受益。如何更好的发挥语文教学中“读”的优势和功效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课题,希望能和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州茂县东风本田励志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