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对待学生的创新思维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永青

  特级教师华应龙是我推崇的名师之一,我多次品读过他的教学案例及点评,如:“平均数”、“百分比”、“神奇的莫比乌斯图”,等等,前段时间再次品读了华老师的教学复习课“审题”实录及课堂点评,感受颇多,
  在华老师的课中,学生从来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咖啡屋”,师生展开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在对话中,彼此的智慧激烈碰撞,在智慧的碰撞中,学生展现了可贵的创新精神,我发现,华老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总是给予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之花在老师的呵护、引导下得以精彩绽放,但在本节课中,华老师有一处对学生创新思维引导的细节值得商榷。
  综合测试第5题:“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在解答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小明带着小狗”,其解答为“55+65=120(米),1200÷120=10(分),240×10=2400(米)”;第二种观点认为“小明和小兵都带着狗”,其解答为“55+65=120(米),1200÷120=10(分),240×10=2400(米),2400×2=4800(米)”,
  华老师和陈惠芳老师都认同这两种观点,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二位都是被“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所迷惑,认为词义多解,却忽略了后面条件“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的补充,题目中也没有谈及“小兵的小狗”,结合前后条件,可以说准确的理解只能是第一种观点“只有小明带着一只狗”,若理解为可能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则“小兵的小狗”如何跑?方向如何?速度如何?题中条件明显不足以解决此问题,因此,此题只能按照第一种常规思路进行解题,并且本题叙述也不清楚,“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意思可以是小明和小兵都带着狗,事实上,题目上仅指“小明的小狗”。
  就本题而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表现了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所闪现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应该给予积极评价,科学引导,悉心培养。
  
  一、积极评价。悉心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初步的探索、求异、想像能力以及意志、兴趣、情感等个性和人格方面的品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创新思维技能的培养,课堂是开展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得到什么样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还是消极的嘲讽?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予以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强其创新的原动力,但学生的创新并非每一个都是正确的,有的想法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对此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至少要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予以充分肯定,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科学引导,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逻辑性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创新思维应该符合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既要有创造性,还要有合理性、逻辑性,不合情理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生事物,有时难免有不合理的成分,教师如何对待这些不合理成分,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教师既不能因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出现了偏差而打击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不能因为学生有了创新的闪光点,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赞美,我们应在肯定其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要理性地分析其思维的正确性,修正其不合理成分,既要使学生因自己的创新意识受到肯定而感到愉悦、兴奋,同时还要看到自己创新思维的不合理成分,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产生创新的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