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 激发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水平
近日,有机会重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温“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我饱受启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嘛!那么如何变知识为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在学生学习中培养兴趣很重要。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之一,激发得好,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辩论引导法
辩论既是激发兴趣的手段,又是深化学生认识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就要展开辩论,要善于抓住学生争辩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我在讲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同学们有争论:是内因起主导作用,还是外因起主导作用?看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重读教材,然后联系实际,提供辅助材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提供辩论的平台,通过辩论,形成共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上这样的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更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
二、典型趣例法
典型有趣的事例,不但有说服力,还可以让人折服。我常常采用这一方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这可以看出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我们不妨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入课堂,可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进行教学。这能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奥问题通俗化,从而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三、情感激励法
教师的喜怒哀乐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例如,我在讲授《中学生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时,我让学生起立。师生同唱《国歌》,然后我朗读了配乐诗《我的祖国》,再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升旗仪式,最后介绍岳飞、林则徐、李四光等人的爱国事迹。许多学生为之感动,纷纷表示要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今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勇攀高峰。这样师生的情感发生了共鸣,达到了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
四、数字说明法
即让数字说话。我在讲“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时,列举到课文中深圳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对比例子:“昔日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2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街道狭窄,房屋简陋,工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如今它已经成为有30万多人口和1万多家工业企业的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纵横交错,平坦畅通。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1990年与办特区前的197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7,8倍,工业产值增长263,4倍,出口贸易总额增长311,8倍。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然后提问:深圳在短短的十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学生交流,达成共识:“深圳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结硕果。改革开放符合中国国情,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中国民心,解放了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因此,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经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媒体显示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使学生自学得之,教师要多方面的设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总离不开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这是不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因此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采取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有声音、有图像、有文字等,它的特点是生动、具体、形象,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色彩鲜明、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波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解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教学的吸引力。只有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认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