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瑞发 王燕萍

  自从199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启动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已从一种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的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在几年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中,我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提出以求共商。
  
  一、领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都知道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但现实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还停留在理论认识上,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而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但是,无论领导还是教师,都不愿自觉、积极地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待上级分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采取了分名额甚至抓阄报名的法子。究其原因,除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费用偏高,担心考不好被别人笑话等原因外,领导、教师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是最重要的原因,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可考可不考,不影响自己的职业,不影响职称评聘,不影响工资提升,不影响职务晋升;考试合格不奖励,考试不合格不受任何处罚,所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效性不高。成了一种应试性的一时行为与整个推普工作脱节
  
  普通话水平的测试,目的是“测试普通话水平”。何谓“普通话水平”?据国家语委专家李宇明的解释:普通话水平是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的水平,这不仅牵涉及对普通话语言系统的掌握,而且还牵涉及各种交际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话水平的测试,不应是文化水平的考试,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监测和评定。
  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采取有文字凭借和没有文字凭借两种方式进行,即从“读”和“说”两方面进行。相应地,普通话培训一般也着重从这两方面人手。但是从笔者几年来从事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实践经验来看,单纯投放大量精力纠正受测者在“读”、“说”两方面的方言,收效并不明显。有的受测者对自己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词汇等已很清楚,可一旦参加测试又错误百出;还有一些受测者,在知识、材料、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已很充分,可一参加测试仍屡屡出错;更有甚者,在参加测试前背词表、读作品、练发音,而测试一过,方言又出现了,使普测成了一种应试性的一时行为,而与整个推普工作脱节。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使受测者彻底把方言转变成普通话,使受测者的普通话不是一时性的应试语言,而是成为一种永久性的语言。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公正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所以测试员是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目前的测试是采用2―3名主试者与一名被试者面对面口试的方法进行,完全依靠主试者的听音和对语音的辨析进行判断打分,这样一来,测试员的评分不易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准确无差错,测试中存在的评分差异不可避免,再加上各种感情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人普通话水平很低但为了普通话过关,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在考场上跟测试员讨价还价等,也会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命题值得进一步改进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制卷涉及很多专业技术问题。如何通过一张试卷,将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准确地反映出来,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既然叫做普通话水平考试,就不应是汉语文学水平考试。试卷的最后部分是话题作文。在实践中,很多人因为不会写作文,自然不会说,但是不会“说”作文并不等于普通话水平不行。所以,我觉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命题不应该考作文水平,而应该考运用普通话说的能力,应该让每一个考生都有得说,都会说,想说啥就说啥,不能设置这样那样的障碍,影响考生真正的普通话水平的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