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问题研究
  中学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从试验到推广,已有好几年时间了,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课改教学实践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本学期教文言文单元之前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让我感到震惊:
  两个班120个学生,读懂文言文2个,占1.67%,懂一点或不懂的占98.33%;认为有用的20个,占16.6%,有点用和无用的119个,占83.4%;喜欢文言文11个,占8.3%,有点或不喜欢110个,占92.7%;有阅读文言文习惯的2个,占1.67%,很少阅读或除了课内篇目117个,占98.33%。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因读不懂文言文,导致不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认识产生偏差,认为文言文无用,对人生毫无意义,因而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高的根本问题,或者说是根源。另外,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高考说明》划定哪些基本篇目要掌握,学生就看(背)哪些,没被列入范围的就不重视。课外几乎不读文言文书籍,学生文言文知识面狭窄。而不少选文,文字晦涩,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因此学习兴趣不浓,一篇古诗文学完,学生仅仅熟读背诵了课文,了解的只是本篇的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蕴却没掌握。而不少语文教师简单认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举凡翻译、文言历史知识,碰上什么讲什么,表面看很有“综合性”。第二,讲解法,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例子),重点教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表面看很有“系统性”。第三,翻译法,尤以直译为主,对照原文一句一句翻译,尤其近年来高考考文言文翻译,这种做法似乎更有了“合法性”。以上做法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使得教学枯燥乏味,那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二、对症下药,几点做法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仅限于课本,课外阅读很少,因此视野较狭窄,知识面不广,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且很多学生偏科问题严重,认为学习数理化见效快,有成就感,而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更何况对于距离我们几千年的文言文,他们当然就感到读文言文犹如读天书,不知所言。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几点做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熟读背诵
  朱自清说:“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论语文教育》)可见,通过朗读能够把作者的言语生动地“复现”为听得到的动人话语。文言文教学,“读”是重头戏。文言文学习,要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来,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来。因为“声入心通”、“声通义解”。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美读”和“烂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读进去;“烂读”就是一遍接一遍读,熟读成诵。只有反复诵读涵泳,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意、读出语气、读出气势,才能领略到文章的精妙,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才思气质。总之,文言文课堂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唯有如此,才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积累
  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积累上来。文言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特殊形式。这些是文言文中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形式(句子)。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净。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文言基本字词句的积累训练
  首先,要明确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的字词句。训练重点中的字词句式是经过大量分析研究总结出来的,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教学,教师应当首先以这些字词句式为主线组织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篇语文课都要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训练内容落实到实处。
  其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出现的次数达到两次以上,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做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分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积少成多,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海德格尔有句话:“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记“文”,不能把文言文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和评价文言文,勇于质疑、勇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王维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了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
  以上所谈的是教给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后,学生就能找到了打开文言文殿堂的钥匙,才能进入到文言文的宝库中尽情领略文言文的美。文言文的魅力无穷,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方法很多很多,而本文仅就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让学生从走近文言文到爱文言文爱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