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思维 新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国平

  摘要:简单性思维方式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暴露的一些弊端及复杂性思维方式对简单性思维方式的超越,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丢弃了传递知识的简化,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杜绝了时间的浪费。重视时间之矢的力量;打破了严格、精练的程序性,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变他组织、外塑的学生发展为自组织、自我调整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简单性思维的彻底抛弃。而是两种思维方式在不同层面相得益彰,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关键词:复杂性思维方式;简单性思维方式;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学校教育实施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的现实定位和未来演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课堂教学本质的多样化以及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复杂性思维方式超越了简化、线性、确定的思维方式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的描述和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一、简单性思维方式下的课堂教学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人才的质量和国家的发展进步。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课堂教学以简单性思维为主导,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 知识传递占主导:简单性思维习惯化归或还原,即把多种因素集合体的对象化归为一两种决定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就表现为单纯的知识点的传递,认为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和主要内容,忽视甚至放弃基本技能、智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2 大量的时间浪费:简单性思维认为时间是可逆的、累加的,在这种时间观的支配下,认为知识的增加取决于时间的无限累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机械、重复熟知的知识、习题;另外忽视时间作为学生发展情境中创造性潜能的必要的积极的因素,使学生没有任何对话、主动探究、思考的时间。
  3 追求课堂教学的程序性:教师严格遵守固定的结构、程序、规律开展课堂教学,利用知识权威将学生纳入预设的轨道,以固定的语气语调、沉闷的课堂氛围把知识教给学生。忽视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弃甚至压制、破坏偶发性事件的教育价值。
  4 教师组织、塑造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决定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把专家学者编撰的知识精心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对教师提供的刺激做出反应,却是消极被动的。
  5 夸大教师个人的力量:横向看,教师满足自我教学的小圈子,忽视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对学生施加全面的教育影响;同时还固守自己的学科领地,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纵向看,不同阶段的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远景共鸣,各阶段教师各自为政,没有看到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的连续性、长远性,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时间的浪费,甚至教育影响的不一致。
  
  二、新的思维方式的启示
  
  1 课堂教学是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知识)三者并不是绝对稳定的结构,各种因素在彼此的互动中保持开放的态势,是开放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知识的存在状态、层次是在主客体不断建构的过程中生成的,前后是相互关联的;课堂教学每时每刻都在与它存在的社会i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来维持其稳定性,这种动态的开放使得课堂教学获得动态发展。
  2 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情景性的:在课堂教学中,人与课堂、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互动关系,互动成了课堂教学推进的方式,也使得课堂教学始终处于静止与动态之间,具有非对称和不确定性。
  3 课堂教学是不可逆的、非线性的:特定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简化为各种具体教学环节的简单叠加。课堂教学是不可逆的,这种不可逆源于外在社会、自然环境和自身微观环境的双重影响。
  4 课堂教学是自组织的、自我调整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多个相互影响的作用者通过相互之间的知识同构、复制、催化、反馈组成的自组织系统,由于作用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关背景的掌握,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年龄特征,在自身严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的顺序性、知识的分割性,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不断创生知识。
  
  三、新思维下的新课堂
  
  1 丢弃传递知识的简化,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知识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和主要内容,但复杂性认为这不等于全部的教学活动,甚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因素、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诸多因素、主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者不能把课堂教学目标固定在一种单一或是几个目标上。而是以整体性的眼光来思考教学目标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 杜绝时间的浪费,重视时间之矢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不要简单认为时间的增加就等于学生平缓、向上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累积的结果而是一个涌现的结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冗余、沉默、空白是学生发展的质的转变的必须和有益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短时间的“浪费”可能给我们带来十足的惊喜。
  3 打破严格、精练的程序性,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程序化的课堂教学能满足人这一复杂系统的要求吗?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情境吗?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推崇教学策略、教学机智。教学策略虽然也是为了一个预定的目标而设立的若干可能的行动方案,但更多隐含的是一种变化、机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信息,修改行动方案或进发新的行动方案。
  4 变他组织、外塑的学生发展为自组织、自我调整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内部,所以复杂性更强调学生发展是自我调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新异的刺激,并允许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混沌或不平衡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自我提高。另外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创设宽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自组织的质变过程,不要过度地指导及给予过多的压力。
  复杂性思维方式的提出并不是对简单性思维方式的抛弃和代替,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横向层面上各有作用的领域和条件,在纵向层面上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对貌似简单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丰富、深刻的探究。总之,复杂性思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向着更完善、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