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需要教师深度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百严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由于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感受、理解。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本,深悟深思出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进而更加有效地阅读感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以《哪吒闹海》一课的教学为例,尝试阐述这一问题。
问题案例
(课文第二节: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描写打夜叉的内容,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可以看出哪吒很机灵。
生:我觉得哪吒敢和夜叉打斗,很勇敢。
生:哪吒的乾坤圈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哪吒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
师:的确,哪吒很机灵很勇敢,而且力大无穷,武艺高强。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哪吒的形象来。
(生读,较有感情)
师:请大家再阅读大战三太子的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第三节: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浑天绫。那浑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生:从“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浑天绫”可以看出哪吒很机灵。
生:“那浑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表现了哪吒勇敢、武艺高强。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能把这个机灵、勇敢、武艺高强的小哪吒读出来吗?
(生读,较好)
案例剖析:
案例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读感悟的空间,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感受到了文本的意义。初看,似乎符合课改理念。然而,这种“自读感悟”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引导,没有对课文关键词的咀嚼品味,没有对语言文字的涵咏赏析,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感悟相当肤浅,阅读感悟水平只停留在―个浅层次上,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也没有充分发掘。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改进案例
深度阅读“大战夜叉”
(师引导阅读第二节)
生:哪吒很机灵、勇敢……
生:哪吒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师:的确,哪吒很机灵,很勇敢,而且力大无穷、武艺高强。请大家再来仔细阅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当夜叉从水底钻出来,看见一个娃娃在洗澡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会想,我以为是谁掀起的滔天巨浪呢!原来还是一个小娃娃呀!
生:夜叉想,这个小娃娃有啥了不起的,我一斧头就能把他砍死……
生:夜叉想,别跟他废话,趁他不注意,干脆我一斧头把他砍死,回去向龙王爷请赏。
师:你觉得夜叉怎么样?
生:夜叉太自负了,他看哪吒是个娃娃,就认为哪吒本领小,其实他失算了。
生:夜叉趁人不防备,便下毒手,真卑鄙!
师:是啊,看到这一幕,我们真为哪吒捏一把汗,可是小哪吒是怎么对付夜叉的“黑手”的?请大家再读读第二句,你读出了什么?
生:小哪吒只“一闪”,便躲过了斧子,真机灵。
师:“一闪”是什么意思?
生:“一闪”是指身体向旁边躲避。
生:虽然哪吒正在洗澡,没提防夜叉向他下黑手,可是哪吒反应极快,一下子就闪开了。
师:这“一闪”把哪吒的机灵劲刻画得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哪吒仅仅是“闪”吗?他还做了什么?
生:哪吒“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师:“随即”是什么意思?
生:“随即”就是马上、立即……
师:这里说哪吒“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用的是“随即”,能不能用“然后”、“接着”呢?(出示换词后的句子与原句比较)请大家比较阅读体会。
生:用“随即”显得哪吒速度更快。
生:用“随即”感觉哪吒“闪”的同时,便取下乾坤圈,这两个动作几乎同时进行;而用“接着”、“然后”,感觉哪吒在“闪”过以后才取下乾坤圈,动作较慢。
生:“随即”说明哪吒反应极快,非常机灵,夜叉根本没有反应便被打中了……
师:这里“闪”和“随即”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哪吒的机灵、果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将小哪吒的形象读出来。
(生读,有声有色)
[评析:学生初读文字,感受到了哪吒的个性特点,但这时的感受是肤浅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感悟课文:首先仔细阅读描写夜叉的语句,想象夜叉看到哪吒洗澡时的想法,学生想象丰富合理,读出了多元感受,认识到夜叉“突放冷箭”的丑恶嘴脸;然后,重点阅读描写哪吒机灵、勇敢的第二句话。一是让学生品读“一闪”。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进行了一番咬文嚼字,体会到“一闪”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哪吒的机灵。二是用换词法品读“随即”的内涵。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为深刻地感悟到哪吒反应极快.极为敏捷的个性特点。也领会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深度阅读“大战三太子”
(学生阅读描写大战三太子的一段后)
生:哪吒机灵、勇敢、武艺高强……
师:体会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一句,你觉得三太子怎样?
生:从“三太子气冲冲地”可以看出他很霸道。
生:三太子平时一定很傲慢,听说哪吒竟然打死他家夜叉,当然恼羞成怒了。
师:你体会得很准确!
生:三太子也是一个突放冷箭的小人,他说着话,举枪便刺,也想乘哪吒不备,就下黑手。
师:是的,我们再来看看面对三太子的“突然袭击”,神奇的哪吒是怎样应对的吧!请大家再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哪吒一纵身,就轻易地避开了这一枪,真机灵。
师:“一纵身”是什么意思?
生:“一纵身”就是身体向上一跳。
生:虽然三太子突然向哪吒刺枪,可哪吒反应极快,一纵身就躲开了老远,三太子根本伤不着哪吒半根毫毛。
生:从“趁势抖出浑天绫”可以看出,哪吒不是完全躲避,而是同时抖出了浑天绫,一下子就制服了三太子……哪吒真是机智勇敢。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对比阅读描写哪吒打夜叉和大战三太子的句子,思考:三太子和夜叉对哪吒的进攻有什么相同之处?哪吒分别是怎样对付的?
(生比较阅读)
生:三太子和夜叉都对哪吒发动了突然袭击:夜叉见到哪吒,二话没说,“举起斧头便砍”;三太子“说着举枪便刺”。
生:他俩的做法都非常卑鄙。
师:不错。哪吒分别是怎样对付的呢?说明什么?
生:对夜叉的袭击,哪吒“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把夜叉打死了;对三太子的进攻,哪吒“一纵身,顺势抖出浑天绫”,使三太子现出了原形。
生:哪吒对于他们的袭击,表现得非常机敏勇敢,令人佩服。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这段话,深入体会哪吒机智勇敢的个性特点。
(生读,声情并茂)
[评析:“大战三太子”与“大战夜叉”两段文字的写作方法非常相似。因此,案例中迁移运用品读“大战夜叉”的方法阅读文本。先是引导阅读描写三太子的句子,学生见解独特,感悟到三太子的霸道、卑鄙。其次,引导品读描写哪吒应对的句子。由于学生已经从品读“大战夜叉”领悟到了阅读方法,所以他们能够主动地抓住“一纵身”、“趁势抖出”这些关键词语去读、去品,从而再次深度感悟到哪吒的机智勇敢的个性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联系两段文字比较阅读思考:“三太子和夜叉的进攻有什么相同之处?哪吒分别是如何应对的?”这一具有归纳概括性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深入阅读,比较概括,领悟到哪吒两次面对突然袭击,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机智和果敢,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经历了由片面到整体,由具体到概括,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阅读更有深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则得到一次历练和提升,这样的阅读课更富有语文味,这样的阅读教学更富有“含金量”。]
反思
上述两则案例相比较,不难发现,深度阅读是高质量的阅读教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上述的成功案例至少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一、深度阅读需要教师深度引导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及阅读能力有限,自主阅读时,对文本的感悟相对较为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度引导。通过引导将学生肤浅的阅读引向深入。一如案例中,当学生初步感悟到哪吒的机智勇敢时,教师则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悟:紧扣描写夜叉、三太子的句子感悟其“突放冷箭”的卑鄙;抓住“一闪”、“随即”、“一纵身”、“趁势”等词品读感悟小哪吒的机智勇敢;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段文字,进一步深化阅读体验……在教师的逐层引导下,学生的阅读不断深入,对文本的解读更为深刻,小哪吒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发鲜活丰满起来。
可见,深度阅读需要教师的深度引导。新课程观认为,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并没有削弱教师在对话中的主导地位。相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降低对话的质量。平等对话不仅要给予学生对话的平等权利,更要确立教师作为“首席”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展开高质量的对话。深度引导正是体现了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深度阅读需要深度品读语言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思想的载体。阅读就是解读“文字密码”,获得内在意义。阅读教学则是在引导学生“破译密码”(理解文字)的同时,学习作者“编制密码的方法”,(表达方法)从而培养语文素养,受到思想教育。选人教材的课文皆是文质兼备的美文,它们贴近儿童实际,适合儿童阅读。从思想内容上看,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意义;从语言上看,文字优美生动,蕴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或者描摹细致,或者遣词造句准确生动,或者言简意赅……”然而,无论是学文,还是明理,最关键的都要通过品读语言才能实现。肤浅地品读语言,只能获得浅层的收获,深度品读语言,才能有丰富的收获。正如上述成功案例,学生深度品读感悟语言文字,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学到了表达方法,提升了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梁 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