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自主阅读中的教师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晓丹

  自主阅读是发挥学生的主体特质,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阅读全过程的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还没有达到能够正确主导自己的时候,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其自主阅读难免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当自主阅读是师生间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是互动的时候,其制约将大大地被突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呢?
  一、教师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加以引导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对社会上的一系列现象已经有所关注,并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文章对学生加以引导,这也体现了古人所说“文以载道”这一原则。大量而有台阶性的阅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章,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学时间可以分为课内自主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
  1.要关注课内自主阅读时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人文色彩,促使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
  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多元的行为,或默读,或朗读,或边读边想,或反复诵读,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读的方式,要让学生尽情沉浸在各自方式的阅读中,摆脱外界干扰,完全进入作品,“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必然有所感悟,有所疑惑,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或者畅谈自己的感想,或者提问,或者提出尖锐的质疑,或者与别人讨论问题。
  教师还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老师的评判中体味到如何根据文本的人文内涵,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既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偏离对文本的正确、个性化解读。
  2.要重视延伸课外自主阅读时人文素养的提高
  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自主阅读的重要依托。特别是参与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感受到与文本感受不同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是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验证。例如:在学习《胡同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先搜集北京胡同的建筑特色、分布情况及最有特色胡同的资料,研究北京胡同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北京人今天与从前的思想、生活状态的差异;研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风格。课外再走访地方志办公室、老厦门文化人,阅读厦门地方文献,了解地方掌故、调查厦门的巷子(胡同)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历史渊源,它与北方胡同有什么区别;最后再学习课文。通过时空对比、地域对比、风格对比,掌握北方胡同的文化特色,也对本土文化、历史掌故做进一步了解,从而增添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大量的阅读,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美的熏陶,加深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情感变得更加柔软细腻,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角度加以引导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分量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应是被动的接受文本信息的过程,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反应。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并在教师与文本的引导下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心中创造了与别人决不相同的艺术形象。然而,光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感悟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篇章结构的严密,感悟作者的思想高度等等;要实现感悟的目标,就必须对文本进行认真的探究。因此,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要充分利用语文读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中学语文教材除了教科书外,还有语文读本。教科书是教师上课的依据,读本是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与教科书联系紧密的补充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读本的资源,引导学生探究读本与教科书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关联阅读、对比阅读,一方面增大学生知识储备量,另一方可让学生探究更广更深的文学内涵。例如,在《边城》教学后,学生对沈从文淡雅清丽的文风和注重对民风民俗的描写有所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本中孙犁的《荷花淀》,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延伸到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家作品,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探究他们作品中的华北泥土和水乡的气息,进一步感悟乡土文学语言清新朴素、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烈等特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读本以及由读本生发开的相关作家作品,那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消化、扩充。
  2.要大力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多阅读课外优秀读物(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作品等),对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俗话说“开卷有益”,只要是好的文学作品,教师都要尽量推荐给学生。课文中有余秋雨的作品,教师就不妨推荐学生去读《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对学生思想有帮助的杂志《读者》《青年博览》等也推荐给他们;对于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教师可推荐学生读读痞子蔡、安妮宝贝的作品,了解社会发展进步后出现的新的文学样式。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广泛阅读,不断涉猎,在阅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去触摸文章主旨,找出作品结构上、思想上、审美上的过人之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
  3.要广泛介绍文学作品的评论性文章,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怎么取舍自主阅读的内容,如何评判别人文章的优劣是中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教师要把文学作品的评论性文章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透过别人的评论,感受别人的阅读体验,再来审视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同一作品不同评论的文章,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加以判断,吸收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文学经验。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读华东师大的老教授钱谷融先生的《〈雷雨〉人物谈》,刘正强的《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张庚的《悲剧的发展――评〈雷雨〉》,甚至当代一些普通读者创作的《〈雷雨〉中的周朴园》、《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等文章,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让学生学会鉴赏,学会如何评论文学作品。
  三、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合作态度的角度加以引导
  同学互助合作下的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因为它可以集思广益,提升个体的水平。教师不仅要去指导文本的学习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技巧、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引领学生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1.科学预设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合作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关于语文学习的合作项目,它可以是和语文阅读相关的综合学习项目,也可以是和阅读相关的其它语文学习任务。预设学习目标后,学生分工协作,定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它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不矛盾。
  2.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语文合作学习是语文自主学习的汇总与提高,语文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这需要小组的每个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通过自主学习,把所研究的成果与其他成员共享。教师要引导学生尽职尽责收集相关的语文材料,尽量获得自己高质量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成果,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具备坚实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是对合作小组的其他同伴负责。所以,若想合作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要有一定质量的自主阅读作保证。
  3.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育人功能
  组织学习小组,发挥学习小组作用,是语文合作学习的最根本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最容易促进学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团队意识。让每个学生意识都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是个合作者,而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意识到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依靠全组的成员共同协作来探究语言,对话文本,领会内涵,完成语言实践任务。这种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既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自己也参与讨论从而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
  自主阅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特质,而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从语文学科学习特点出发,从学生的人文素质着手,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角度着眼,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的自主阅读目的性更明确,方向更清楚,方法更有效。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加以牵引,发挥学生“双主体”的能量,让不同思维在对话中碰撞,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讨论、学会合作,积极地与教师、同伴和谐交流、补充、发展和深化知识的构建,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领悟水平的目的。
  (责任编辑:赖一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