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文言文教学精彩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怀良

  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事实情况却是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学习效率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与自己生活的年代隔得太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满堂灌”,独霸讲台,面面俱到,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文言文越学越乏味。
  笔者认为,书本上的文言文是例文,我们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掌握几个实词虚词翻译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能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更为重要。让文言文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会学文言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朗读为上
  读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朗读。课本上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历史岁月沉淀、蕴含深刻的名篇佳作,是值得一读再读,熟读成诵的,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里的“反复诵读”不是一成不变的诵读,不是漫无目的的诵读,而是分层次诵读,有明确目的的诵读,层层递进:一读,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这种读法多用于预习、自我感知文句的阶段,学生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识生字词,自己边读边圈画认为重要的词语,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二读,个别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这是在学生自由通读的基础上,教师就此正音,帮助学生断句;三读,边读边译,要求读中理解。学生在边读边译的过程中,结合注释或者工具书,能够基本翻译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动手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以及有疑难的地方,准备全班交流质疑;四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这时教师可以范读,或是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揣摩其中朗读精彩的地方,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处理朗读时应该注意哪些语句,这样既有了示范,同时学生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又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五读,分组赛读。这种朗读可以按学生学号分组,可以按座位分组,可以按性别分组,还可以推选分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敢于朗读,乐于朗读。这样反复诵读下来,虽然用时稍多,但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很有益处,从长远目标来看,学生融入了文言文的学习,而不是置身事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方法先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会学生一篇文言文不是目的,而是教会学生自己阅读文言文,因此要“方法先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习的“要领”、“注意事项”给学生梳理清楚。例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知人论世”,特定的历史背景,写作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作者,创作风格也是迥异的。李煜因为亡国的原因,前期和后期词风、词境截然不同。被贬官的文人往往抒发怀才不遇之叹,远离家乡的文人往往抒发故园之思。学生能够结合作者的风格,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也就容易了。其次,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古今词义有变化、古今语序有不同,我们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组词、换词、调序的方法,力求做到尊重原文。《桃花源记》中“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完全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将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翻译成“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芳香的小草新鲜美丽”。再次古人文章中常用通假字,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如“被”、“反”、“食”等等。另外文言文中的语气、语意常常借助虚词来表达等等,学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后去读,去品味,从而把握规律,就会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做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做主。以往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掌握不够到位、不够全面,常常是一字一句,从点到面,将一篇文言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书上记得密密麻麻,可是实际效果并不好,离开了课本,离开了教师,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时依然有障碍。追根究底就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停留在学生积累文言文词语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突出教学重点。
  要真正让学生做主,可以尝试以下做法:自学质疑,教师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并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标注在书上;互动探究,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自学成果,探究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疑问较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精讲点拨,让学生做主不是要学生成为“断线风筝”,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法,疏导课本中的难题,带领学生归纳整理。
  总之,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所有学生都置身于教学活动,教有所得,学有所获。唯有如此,文言文的教学才会更加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