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贝志权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地理教育战线上,一股强化“生活化”地理的教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地理课堂上,教师在着力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在亲历生活化地理的学习过程;课外实践中,教师在创设地理回归生活的场景,学生在体验用地理解决生活问题的喜悦。
一、生活,让地理课堂如此精彩
地理课堂上,采撷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地理学习与生活体验有机地融合起来。这种“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触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兴之所至,学之有效。
1. 认识生活地理
教学片段:中国的行政区划
长途电话区号
师:打长途电话要用区号,同学们知道佛山和广州的区号吗?
生:佛山是0757,广州是020。
师:电话区号可从相关资料中查阅,如010代表北京,023代表重庆等。
师:我国国土辽阔,像南庄镇这样的镇级单位全国约有45000个,禅城区这样的县级单位全国约有2800多个,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多少个?
生:34个。
师:全国34个省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如广东省简称粤,省会是广州市。
车辆号牌
师:机动车辆都有号牌码,请问粤A9413和粤E3388分别代表哪里的车辆?
生:广州和佛山
师:猜猜:湘A代表那个地方的车辆?
生:湖南省长沙市的车辆。
大小市长
师:“市”是我国最常见的行政区名,市长也有大小级别:省级市长――正部级,如重庆市等四个直辖市;地级市长――正厅级,如佛山市等,各省的省会市长是副省级,如广州市;县级市长――正处级,如广东省新会市。
……
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地理,引起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激活课堂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种师生对生活化地理的“共识”,反映了教学的理想境界,体现了新课程的精华所在,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 掌握生活地理
教学片段:地图上的方向
看地图(展示南庄中学平面图)
师:想一想,东升的太阳和西落的太阳分别出现在学校的哪个位置?
生:东升的太阳在宿舍这边,西落的太阳在运动场那边(生活经验)。
结论:左西右东
师:再想想,夏季湿热的南风和冬季寒冷的北风又各从哪一边吹过来呢?
生:湿热的南风从校门这边吹过来,寒冷的北风从教学楼那边吹过来。
结论:上北下南
师:我们学校在马路的哪一面?
生:北面。
师:饭堂在科学楼什么方位?
生:东北。
过马路
师:小卢上学时,该怎样走呢?
生:直接向北横过马路到学校门口。
师:这么过马路对吗?
生:(醒悟后)不对,这样不安全,也没有遵纪守法。
师:那他该怎么走呢?
生:先向西到人行道口,再向北从人行道过马路,然后向东走到学校门口。
辨方向
师:在野外应如何查看地图?
生:(讨论)
师:在能确定方位时,应该手持地图,面朝北,背对南;在不能确定方位时,适当考察图上两个以上的地名或建筑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位置。
师:还有其它方法确定方向吗?
生:指南针、太阳、北极星……
师:指南针是确定方向的好工具;晴朗的天空,白天察看太阳的起落,晚上看北极星或月相;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还有很多,万一迷失了方向,就要用好本领,有兴趣的同学可查阅有关书籍(给学生留学习悬念)。
……
任何教材只是传达知识信息的范本。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材的再创造者,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编排,把教材改造成一种“复合营养品”,哺育我们的学生,活跃我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愿意学。
二、地理,让生活实践充满活力
古人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形容一个人的博学与睿智,说明地理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生活需要地理,地理让生活充满活力,学好地理可以解释许多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更科学地选择、安排自己的生活。把地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加深了学生的生活感悟,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1. 运用生活地理
小组活动:策划一次模拟旅游活动
旅游地点:北京、重庆、庐山、厦门。
旅游时间:寒假时期。
旅游要求:合理安排路程、时间、经费,注意选择交通工具,准备必要旅游用品。
这是学生学习了中国交通和旅游知识后,我布置的一次课外作业。我把活动的要求放得很宽松,目的是提供学生运用生活地理的场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考察学生策划和协调能力。本来要求学生们课外去思考,没想到学生在课间就许多细节争论起来,要老师评理。比如,是先去北京还是先去厦门?重庆与庐山之间选什么交通方式?旅游时间是7天还是10天?具体的经费是多少?甚至有一个组,在去北京时候要带多少衣服(考虑气候)都争论不休。有争论是好现象,说明学生都投入了,都想把方案设计得合理点。有一个学生甚至在语文的日记里这么写道,“我喜欢这样的旅游活动……活动令我对课堂“枯燥”的知识刮目相看;活动让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憧憬,我多希望这旅游是真的啊!”弄得语文教师还问我,“你们地理是不是在搞什么旅游活动呀?”这次模拟活动增强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意识,增进了师生交流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生活化的地理问题,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因而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愿望强烈了,教师提高教育效果的愿望就更容易实现。
2. 触摸生活地理
课外活动:住宅形态设计
在学习了世界的聚落后,为培养学生兴趣、检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我布置了一次周末作业:地理模型制作,我给出四个项目选择:(1)我国南方民居模型;(2)东南亚热带民居模型;(3)新疆干旱地区民居模型;(4)内蒙古游牧民族民居模型。
几天后,我收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得意”作品,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但有很多作品很有创意,如:
人类生活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模拟的地理原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有制作的冲动。通过对聚落形态的设计,加深学生对人类居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学生在制作模型的实践活动中触摸到真实的地理,感悟到了地理原理,体会到了地理知识的生活价值。这次活动后,学生爱护家园的情感浓厚了,关注生活环境的意识强烈了,保护环境的行动增多了,其中有一个班还以“为了我们的家园,请爱护环境”为题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学生反应热烈。
课外的地理实践,用生活体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讲述的是生活中的地理,制作的是可触摸的地理,展开的是一幅幅生活的画卷。
3. 记录生活地理
生活活动:生活地理实录
法新社曾报道:在印度洋海啸中,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凭着她在地理课堂学到的海啸知识,在泰国普吉岛旅游时及时判断海啸的发生,使海滩上百名游客免遭厄运。这个事例是活用生活地理的典型,这更坚信了我们进行生活化地理教育的实践。为了鼓励学生投身地理实践,从生活中感悟地理,在实践中运用地理,我要求学生们经常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做好记录,对能明白的地理现象写成简短的日志,把不能理解的地理现象当作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询问同学或老师,并建立档案化管理(如下面的记录活页)。(见下表)课前,我都用少许时间安排部分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定期收集学生的记录批阅。记录中的疑难问题适当讲解,还无法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今后去探索。开展生活地理记录后,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浓了,用地理的机会多了,对生活的感受深刻了。
对生活地理作记录,不仅仅是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更应该看作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落实。
责任编辑罗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7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