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形成现代语文教学观,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本文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视角探索,就整合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和做法加以探讨,以期现代信息技术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它已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师生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恰当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优化了教学效果。本文略谈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做法:
  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乐学的能力
  新课改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是多媒体信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特质。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和发展现代高中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文教学中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诗词里的意象、意境等。利用能更有力地突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繁点,充分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佳目标。如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感。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高效率,培养和发展现代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包括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实施“情境教学”,凸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整体优化,进而搞好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情境朗读渲染蓄势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发展,情境朗读以课件的形式融入课堂,它不仅完全取代了朗读带,而且以图、声、文并茂的形式征服了学生,陶醉了学生。
  建构主义者认为,情境创设与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构成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而情境创设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第一个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朗读自然成为情境创设的重中之重。情境朗读就充分运用了人的直观认识的原理,通过背景音乐、朗读音频和变换的画面形成合力的“刺激”,创设出典型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个性情绪,使认知活动与情感的活动产生联动,进而走进文本情境,为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情境朗读一般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出现,这类课件主要通过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的配音,加上和谐一致的背景音乐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图形图像或动画视频,使具有视觉特色的文学作品立体化、鲜活化。
  2.画面呈现重构情境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取向之一是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利用多媒体技术很容易实现通过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进而勾勒出与之相应的画面,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作者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在多媒体的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多媒体的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再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3.音乐熏陶披情入境
  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以其分明的情感色彩和起伏跳跃的旋律最具感染力,使人能很好地进入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之中,让人的心灵情感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一起共鸣和跳动,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激发起联想与想象的活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在上《雨霖铃》一词时,借用范读录音,先放三遍录音,让学生仔细听,掌握朗诵的语气的轻重、语调的缓急,培养语感意识;然后让学生跟着读,进行模仿,逐渐进入诗词的境界,融入其中;然后,分小组推荐同学诵读诗词比赛,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以境陶情、以情感人,进而以情育人的课堂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融为一体,可获得近似完美的效果,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此外,对不同的文本,教师可使用恰当的媒体手段。戏剧作品则涉及到舞台说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场、环境的烘托等内容。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像设计等,使戏剧艺术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巧借信息技术,实现师生的心灵交流共融
  1.师生网上互动进行作文写作和批改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一句话代表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心声:“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批改作文。”网络作文可就不同了。利用网络平台,它使师生、生生之间拉上了一条心灵“热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在线教师提出问题,及时寻求援助,将自己的习作呈现给老师阅读;老师也可以随意点击任何学生的习作,提出讲评意见,帮助其修改文章。当然,学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切磋,不仅可以阅读同伴的作文,BBS的论坛形式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在合作砥砺中相互提高共进。
  我在作文批改中常常通过电子邮件给学生作文写点评,共同来反复修改一篇文章,效果颇好,最后将学生的佳作在作文讲评课中“奇文共欣赏”,同学之间还可再改再评,让师生在互动碰撞中学习作文和批改作文。让网络真正造福于作文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充满期待:作文教学与网络的“亲密接触”将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局面。
  2.利用各种信息“园地”,实现师生关系的共融
  作为班主任,从高一开始,就发动同学平时注意积累收集本班的各类信息,让班级网页高手制作班级网页。网页分为班级介绍、班级文学、班级荣誉、青春旋律、小作家园地、班级留言版等板块,并且不断更新。于是,这里成为我们心灵交流、沟通的园地,个性展示、张扬的园地,思想争鸣、碰撞的园地。通过发挥学生的特长,既凸显每个人的价值,展现每个人亮点,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了解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好办法,而且这个“园地”成为每个同学都想去经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它也形成班级的向心力、前进的动力。此外,学生博客在我的倡导下,建设速度快,内容日益丰富,好多同学现在天天写日记,有什么美文也挂上去一同欣赏,我要每个同学要学会把自己过去、现在、将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网络化”,让自己去不断丰富,珍藏住这宝贵的点点滴滴。这真是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达到最佳“教”的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借现代信息技术之石,攻语文教学之玉,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优化资源的利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沈玲蓉.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