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良好习惯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正斌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处,生源结构复杂。我任教的08届九年级共有学生74人,其中一班38人,农民子女1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人;二班36人,农民子女21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人,城市子女2人。合计农民子女占52.7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44.59%。农民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及无暇教育管理孩子,因此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浓。
  根据我对本届毕业班学生的多方面调研,发现他们在学习特征上呈现以下特点:
  1.学习习惯不好。本班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课前不会预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听课时思想“开小差”,课堂上不会做笔记;不习惯阅读教材,即使知道看书也是马马虎虎地“走马观花”,不去细心钻研,自学能力比较差;做作业时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而是碰到问题就打电话问同学,或者干脆拿同学的作业来抄,做好作业又不会自己捡查,写完了事;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对于老师提供的建议性的学习方法不去试验着做,而自己又不去总结学习方法,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终究形不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2.学习自信心不足。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民子弟目睹父母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生存环境的简陋,想通过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由于候鸟式的生活方式,或者来自教育落后地区,或者小学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再加上学习不得法,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他们缺乏学习上的激情并产生怕学情绪。
  3.学习毅力不够。我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如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早退等违犯校纪校规现象非常严重。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或以前教育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并且很容易学会一些不良习气,如无节制地去游戏机房、泡网吧等。这样一来,他们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想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也就更不可能实现。
  怎样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1.关爱每个学生
  于漪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教师热爱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材施教,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要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他已经养成的习惯是什么、还没有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其成长的好习惯应给予表扬,加以巩固;不利于其成长的不良习惯则予以指出,尽快使其修正。因此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完善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效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浓厚兴趣。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说过这么一段话:“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可见,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让学生体验成功
  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决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问题时,也可以分层次设问,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苦干个小问题,使难题的解决变得容易。选题时考虑难度适宜,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及时加以肯定。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大大增加,使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不断由成功走向成功,来强化其学习兴趣。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只能排在我区的中下水平,他们在全区统考中取得好成绩非常不容易。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降低难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自主命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阶段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如果把学生当成一朵朵花儿,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流动的花朵”,他们和农民子女身上一样具有勤奋、纯朴、耐劳等优点。我们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探寻出适合本地学情的教学方法,那些“流动的花朵”也一定会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