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五振

  高中生物内容繁杂,既有生动、趣味性的知识,也有不少生硬、枯燥、难懂、看不见、摸不到的知识。学生刚从初中升到职高,理解能力及视野等有限,所以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学习环境始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图、字、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的概念表面化,看不见的东西模拟化,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深理解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原动力。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多媒体教学,以形、光、声、色等多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生态与环境”一课有许多概念都是很抽象的,如“演替”这一概念,教师讲得不外乎是强调“演替”的定义,从文字到文字,显得空洞泛味,学生往往一知半解。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把长满树木的森林,加以外界的影响,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山;而荒山秃林亦可以通过多媒体作用,重演植树造林的工程,使之变成青山绿水。这样教学,不用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概念的内容。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获取的外界信息来源中,83%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在传统教学中,板书、演示、实验等环节的切换时间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紧凑性,而且限制课堂的信息容纳量。多媒体使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它所获取的信息量,对知识的保持率均比单一听教师讲课强得多。所以教师只要利用多媒体将各种信息提前编入课件,在上课时即时、快速显示,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效能,增加课程的容量和密度。
  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手段,在Internet网络里查找资料,了解相关教学内容在当前的研究状况,可以明显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变“满堂灌”的操纵者为“适时教”的主持者,一堂课下来,教师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解决以前40分钟的问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既掌握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拓宽知识面,学到不少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传统教学中很难达到的效果。
  使实验教学的信息及时反馈在传统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很难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而多媒体实验室则可克服这些不足。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传统的实验主要是利用挂图检查,由于真实性不够,所以学生难以分辨自己看到的物像;但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利用课件将整个分裂的动态过程重复演示,这样教师就能非常轻松地检测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待克服的问题
  
  过于依赖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内容等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作用。但一些教师在使用的时候也陷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用课件完全代替板书。笔者认为板书是无法用课件代替的,因为板书是随着教师的思路逐步进行展示的,往往是这节课的精华。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炼、总结。因为一味地使用多媒体展示,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可能会遗忘先前学习的内容。若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板书,就可以让学生更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频繁地使用多媒体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思想。比如在有些课程教学中,教师会使用挂图。挂图给学生呈现的是二维空间,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虽然没有多媒体那么直接,可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却省略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能力没得到锻炼。所以从这点上,教师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课件过于简单
  
  运用多媒体技术,要确立好多媒体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有些课件制作往往忽视一些细节的部分,显得有些呆板、单一。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画面只静不动,或者只动不静;或者没有相应的问题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些是教师必须要继续学习和改进地方。
  总之,多媒体教学给当今的生物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了过去生物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笔者相信,通过广大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媒体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将越来越显示其优势。只要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得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职教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