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们常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艺术来追求的话。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我这个说法:“电影一旦拍摄完毕,就很难再修改了。而教育中如果出现了失误,则完全可以在以后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啊!”
  这话当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因为我们的确可以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改进我们的教育。但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明白,每一个学生只享有一次中学时代的教育,而我们教育的失误给某个或某届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是很难弥补的。如果这种失误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那么,这种伤害很可能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从教以后,由于脾气不好及其他原因,我的教育不止一次出现失误。其中,最不能原谅也最让人痛心的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不知我这个观点对不对——
  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经验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简单啊,褒贬失当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一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时认为,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尊重。他这样谆谆告诫年轻的教育者:自我尊重取决于什么?怎么培养?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能容许采用粗鲁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
  我曾多次在失误之后,这样原谅自己也这样对学生解释:“我是真诚地爱你们,我是一片好心啊!”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着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下推搡,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二
  根据我的教训,教育者要尽量避免在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造成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
  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我曾先后三次打学生,而且每次我都有“充足的理由”:我是因为爱我的学生,而打欺负他们的高年级学生。但我这种狭隘自私的爱,并没有让我的学生感激我,相反他们认为我“有失身份”;而被我“教训”的高年级学生则不但长期仇视我,而且对“人民教师”的形象也产生了怀疑。这一点我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深深的内疚。
  三
  我批评学生时,有时不注意措辞,激愤之时往往说话刻薄。从教育手段来讲,可以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但我的语言常常成为刺向学生心灵的刀子!
  每当我自以为“雄辩”、自以为“尖锐”、自以为“辛辣”的时候,学生的面部表情满不在乎而心灵却在哭泣。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可能已习惯于我的嘲讽而无动于衷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更是教育的悲哀!
  由于武断或主观偏见,我不止一次冤枉我的学生。说起来,好像冤枉学生也是难免的,而且往往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就会发现,我冤枉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后进学生”: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课堂纪律不好,我首先想到的是某个“捣蛋分子”;教室的玻璃被打碎了,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调皮大王”;班上的东西丢失了,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某个有“前科”的学生……不能说,我的这些想法没有一点道理,但有如此的思维定式,冤枉一些“后进学生”就是必然的了。结果,被冤枉的学生在痛苦之余,还会在思想上、感情上与我对立起来,让我所有的“苦口婆心”都白搭!
  四
  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了!”“看来你是教不好的了!”“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别来上学了!”“我没有你这个学生!”……当学生本来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
  因此,我用我的教育失误真诚地告诫我的同行:
  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
  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
  宁可让学生欺骗你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
  无论你在教育中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