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物理教学;问题;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86—01
   高中物理是物理教学体系的关键阶段,其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习物理知识,养成物理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物理成绩和物理学习能力,并将这一能力辐射到其他的学科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设置误区
   1.问题难度设置不当
  问题是所有课堂活动的重心,合理地设计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部分老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有时完全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原因,导致学生在问题提出之后无法完成,从而失去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最終还是由教师来解释,这样的课堂活动又重回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2.问题设置流于形式
   问题设置流于形式是当前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误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问题作为教学行为当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伴随着教学行为出现,久而久之教师对问题不再有应有的重视,问题设置的随意性大大提升,为问而问的教学行为产生。而学生因为问题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故对问题也失去了兴趣。
   3.问题无法激发探索欲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老师设置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才会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问题。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高中物理老师在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以及深层次探究的欲望,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一部分归因于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不恰当,随意性过高,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学生本身对物理知识的兴趣程度不高,并没有拿出积极的态度来分析和研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两方面的原因均会导致问题的提出得不到理想中预期的效果。
   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设置效果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物理知识的接受者,作为物理课堂问题的回答者,必须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吸收课堂传授的物理知识。而因为高中时期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每一位学生的物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不同。为此,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当堂传授的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任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工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为了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对学生兴趣、理解力、知识接纳力等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置身于情境当中去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对物理问题的有效解答。根据高中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分析,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可尽量关联他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相关情境,加大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物理问题情境当中,真正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解答物理问题的欲望,为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3.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比较广泛,且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整个授课阶段就应该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课时,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种运动,教师首先应提出问题:把握学生骑车以及坐车上学的时间规律,而后再按照这些运动的特性进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高中物理的部分学习内容也是在实验中完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为此,教师还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根据课堂的主要授课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虽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与水平,实质性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