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英语学习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英语学习效果,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活用教材,增强信心,改进方法,改善关系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优化效果;拓展思维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让这样的过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更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并让其体验快乐与成功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活用教材,拓展思维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高中英语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丰富,结构灵活,给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机会。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可以以话题为中心,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首先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然后给予学生表达思想所需的语言,最后逐步拓展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并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本着语言学习先输入后输出的规律,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实际情况,突破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已达到完成不同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单纯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涵更加丰富的实际应用,给学生创造实践与应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实现语言学习的任务目标,并感受成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信心,加大动力
人的行为是受信念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当一个学生老是对自己说“我不行”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会学好英语;相反,当学生在内心深处总是跟自己说“我行”的时候,他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因而成功的机会就很大。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1.目标激励。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让学生稍稍跳一跳就能摘到甘甜的果实,让他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目标定能实现。
2.成功激励。当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了学习内容、实现了一定的目标,教师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榜样激励。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找一个强者作榜样,激励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不斷向他人学习和与他人比较,来增强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改进方法,完善自我
1.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即是言传,也是身教,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个人修养,增强自身魅力。另外,教师要努力掌握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有高度的语言表达力、心理洞察力,能够运用教育规律向学生施教,以此来增强人格魅力,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使学生崇拜你,愿意接近你并聆听你的教会。
2.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是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流活动过程,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经久不衰。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力争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与学生交流互动,层层过度,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到实现教学目标。
四、改善关系,增进和谐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中学英语教师尤其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1.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往。在我国,由于封建社会那种“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畏惧心理。师生交往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和商榷,打开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教师可在平时与学生共同参与文体活动,诸如跳舞、唱歌、郊游、球赛等,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尊重,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要把自然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
3.加深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为了加深师生间的理解,首先,教师要努力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学生,不要试图主导他们的思想。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会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兴趣贯穿每一堂英语课,让兴趣带领学生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教师要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以求优化学习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