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分子物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分子物理是校园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专业必修课程。在现代的高分子物理教学课程中有了新的教学改革与教育方式的创新。针对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及现代教学环境的需要,我们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充分改革。在目前的新型教育方式中,以理念更新为教學基础,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更新,最终实现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我们实现初步的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实物演示
   高分子物理课程基础作为高校课程基础的一项重要课程,在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学中种类繁多的高分子材料。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采用图片与文字的形式进行教学组织与学习。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工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与真实的教学材料还是具有很大的差别的[1]。为了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高分子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展示真实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对这些分子材料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真实的体会到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以及基本性能之间的关系做好联系。学生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能够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对于以后的学习帮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对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期教学也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实验室学习
   高分子研究的现代物理技术是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及其性能的主要手段,对于课程的深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2]。在目前的高分子教育教学之中,仅仅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可以进入高分子的实验室学习。通过教师对于测试仪器的原理以及仪器的基本构成等,能够帮助学生适当的动手参与到结果以及样品的测试中去,对于学生形成对高分子材料结构及其性能的感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目标。
   (三)最新科技文献内容
   在高分子科学这门学科之中,高分子物理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分支,在国内外学者与专家之间受欢迎程度是十分高的。在高分子科学之中,高分子物理是一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并在科学人员的研究之下取得了大量令人震惊的科研成果。为了解决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速度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教学内容需要紧跟学科前沿[3],并及时地引入学科的相关最新科研文献进行内容更新与内容填充。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与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联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科学成果研究具有很大帮助。
   (四)教师最新科研成果
   教师在从事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或者其他科研工作的时候,应该将个人与团队的科研成果涵盖到更多的高分子物理学科中去,并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逐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能够充分结合课堂讲授的专业基础知识,从教师的视角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从事科研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在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之中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课程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使用创新型思维方式进行科研工作思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性。以便促进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发展[4]。
   目前的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已经初步完成了对于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对于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每年出现的教学现象的不同,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与优化,并实现包括整个课程教育的革新,完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辅助教学能力有着重大影响,并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深化教学平台的教学辅助功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响应,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成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高分子物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需要实现的目标与正在取得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徐世爱.浅谈高分子物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A].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S: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C].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7:2.
  [2]郝文涛,杨文,唐龙祥,杨保俊.论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群建设[J].化工时刊,2015,29(04):54-58.
  [3]张瑞军,安会勇.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分子物理教学方法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05):197-198.
  [4]童晓梅.互动式教学法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05):219-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