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国先民智慧的重要表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讲授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再加上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使汉语言文学成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课程之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批判性思维;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212-02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解为主,课后作业为辅助,教师讲解什么内容,学生就被动式的接受什么知识。此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创新性,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知识讲解与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对于教材大纲出现顺从现象,课外阅读量较少,也难以提高写作与理解能力,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难以得到巩固。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教学重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动手与动脑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再加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落后,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单纯的记笔记,机械式的理解记忆重点知识,不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水平。有时为了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必须提高写作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却盲目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语言表达和思考质疑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将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与学科的知识渗透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道德,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重点突出学生的文学理论与课本知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与专业素养。通过传授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随着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更加需要综合素质较高且知识面较为宽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应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學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将相关课程知识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例如美学和哲学、历史学与管理学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并未有科学的学科划分,学术成果与科学知识都记载于文言文中,对于此种情况,必须加强各学科的有效渗透,在教学中有效挖掘文言文中深藏的伦理知识与哲学、结合道德等学科理论知识。学生从此中吸取优秀的文化知识与生活哲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与批判性精神。
  三、采用形式多样且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形式多样且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展延伸。通过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态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选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教学重难点。
  1.情境创设。选用情境创设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师运用合理的语言描绘并渲染,可以借助道具或教具演示具体情境,可以由学生来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来展示。通过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意象鲜明的情境,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轻松融入学习情境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角色扮演。为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式引导,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与质疑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寓教于乐的模式,教师事先设计好角色以及剧本要求学生扮演,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演,生动活泼且不拘于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加深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研讨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研讨式教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动探究水平,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设立研讨问题时,应当抓住文章中心思想,深度挖掘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深度研讨文章思想,使学生在课堂探讨过程中不限于当前的教学范围,鼓励学生从作者的时代背景与生平经历思考探究,进一步升华至作者的相关作品,将教学研讨提高到较高层次的语言文学探究中。
  四、有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手段,有助于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改善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图像和声音有效结合,使文本中枯燥抽象的情景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图文并茂的媒体展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体会,从而感受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也能够加深对于不懂之处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堂所讲的信息资源,然后鼓励学生在网上进行资料搜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交流,为学生创造表达自我能力的平台;更能够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知识探讨与交流,同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听取学生的疑惑之处,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展示教学重难点。还可以采用微课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探究。
  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与学问的化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此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思维。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科书式的教师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教师应当塑造学生的灵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品格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时代下高校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紧密结合新时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现阶段认知规律,有效的延展与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切实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将学生打造成一个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章芳,何世龙.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局及原因分析——以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3]章淑华.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以新余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2).
  [4]程超凡.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01).
  [5]秦廷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5,(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