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独立 不依赖 方成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学科在中学课程设置中承担的是基础学科的重任,数学学科天然具备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尚且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将主要针对于此,进行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正是学生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得以良好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数学这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而言,教师更需要重视在教学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尚且存在一定滞后,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培养策略的制定与完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独立,唯有不依赖,方可成才。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 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方式过于被动与机械,这种未曾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形成一定制约。
  (二) 教学方式合理性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教学内容太拘泥于教材,显得创造性与拓展性不足,并且还表现出所教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所脱节,难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程中便存在瓶颈。可见,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 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其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在座位上机械地接收知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于学生本身,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当中来,在主动性的发挥下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比如,为了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如在讲解“混合运算”相关内容时,对于学困生,教师便可提出34+23-40、45÷5+9等混合算法较为简单的题目;而对于需要有进一步突破的学优生而言,教师便可提出81÷(21-12)×6等更为复杂的算式,如此一来便能凸显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得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去了解他人的思考方向,从而对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更为清晰地认识,通过扬长补短而逐步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二) 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的知识太过于偏抽象与逻辑性,所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去选取独特教学内容,并且懂得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最后通过趣味性的手段去呈现,营造更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讲解“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去称量铅笔的重量,再称量书本的重量,最后称量自己的重量,通过重量的步步叠加去感知“克与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称量的数据去找寻“克与千克”之间存在的数量转换关系。如此一来,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便能够有具象事物的转换,有效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难度,也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独立实践去探究知识,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言,有着重要作用。
  (三) 选择合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思维的有效发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方式较为单一,所以导致学生对原本就枯燥的数学知识难以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则心生抵触,而通过合理教学方式的选用,可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教师可采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去展开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将严肃的数学课堂氛围转变为愉悦气氛。比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创设故事情景去渗透对知识的讲解,如:小明在商店买了8支铅笔,送给小红3支,请问还剩多少支铅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随后在回家的路上,小明不小心掉了1支铅笔,(引导学生思考还剩几支)而妈妈知道后,为了安慰小明,又买了4支给小明,小明也就不再伤心了。(最终小明一共有多少支铅笔?)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的整个思维都会跟随情境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学习过程非常轻松,其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强化训练。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去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比如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如在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去呈现这几种图形的具体特征,展示出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旋转、对折而发生变化的进行独立思考,以此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且以更加直观的影像去辅助学生独立思考的实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行之下,教师也应当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要性,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更加多元且合理的教学手段去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样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唯有如此,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保证小学生善独立,养成不依赖的良好学习习惯,最终方可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扬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郭婉婉.静思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沈亚.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与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李桂红,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9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