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而微课,作为小学课堂新兴的教学手段之一,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小学科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对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描述和探究。
  微课,即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全过程。与传统的一节课教师需要教授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内容更加精简,时间也较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将它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达到预期的科学教学效果。
  一、利用微课,进行良好的课前导入,深深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课堂导入环节,决定了学生能否在一节课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整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形兼备的教学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在小学科学的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来代替传统枯燥古板的书面语,如此,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新知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色彩”这一单元前,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与彩虹有关的视频。视频中,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用一段影视来导入新课,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学生的求知欲一旦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进而想去探索,想去验证,同时也为后面的深入学习铺设了路径。
  二、利用微课,使教学内容清晰化,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些利用文字描述的现象,学生难以用肉眼观察,也有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学生一时间难以掌握和理解,即使我们给学生讲述了,学生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科学过程或现象制作成微课,课堂上,让学生对微课视频进行反复观察,直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如此,便能达到使教学内容清晰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上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的消化”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消化器官進行猜想,并用绘画表现出来,再安排每个组让一名同学在身上穿上绘有人体消化器官的马甲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绘画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紧接着播放一段模拟馒头在人体内“旅行活动”的情景微课,以此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最后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通过上述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又帮助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现了对知识点的准确、深入理解,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微课,大大缩短实验进程,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型实验视频的准备和运用,既能缩短实验进程,又能明显地呈现实验效果,进一步突破教学的重点。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根和茎》这一节时,对于认识茎的作用这一教学重点,老师可以自己亲自做演示实验并将其录成微课的形式来运用。因为将某种植物的茎斜切,再将其放入红色液体中,需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观察到茎中组织的变色情况,而所需的这一段时间在录制过程中是可以剪辑掉的,这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缩短了实验进程,又让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和操作性得到充分展现,明显地呈现了实验效果,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重点。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巨大潜力来推动小学生的探知学习,如何把微课适时有效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我们要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来对科学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小学科学的高效化教学。
  【作者单位: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  云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0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