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提升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也是精神和语言的统一。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当前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已非常充足,欠缺的是课外阅读,只有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善用资源,营造阅读氛围
  1.利用家校资源,营造广泛阅读的氛围
  受农村大环境影响,很多家长舍不得给孩子多买书,加之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不足、过时书籍居多,难以激起学生的借阅兴趣,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广泛阅读。为改善这一状况,一方面,教师应动员学生办借书卡,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经典书籍,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另一方面,可集腋成裘,丰富班级的图书角。教师要善于挖掘資源,让班里的每个孩子最少带来一本书,供学生借阅,分享阅读资源。
  2.利用课堂时间,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农村活动空间广,学生放学后,不是打球,就是玩跳皮筋等游戏,甚至到地里挖红薯、烤红薯、爬树摘果……家长放任自流,学生不会自觉读书。因此,可以每周设一节读书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自己读,可以小组合作读,可以同桌交流读。通过鼓励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在家也爱读书的好习惯。
  3.利用多媒体,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当今社会,沿海农村学生,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手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网络的诱惑力太大了,很多学生爱上了玩游戏。怎样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可以善用微信中的“小打卡”软件。教师推荐一本书,如:《爱的教育》,学生独立阅读或与家长一起阅读,然后和家长一起“打卡”;或教师向家长推荐适合的书籍,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读书活动,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日积月累,便能慢慢培养了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想延伸与丰富课堂阅读,就必须抓好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互动交流、启发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师生有所发现,达到共识共进。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揣摩文本,有感情地阅读,引发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教学《观潮》一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结合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三个学生的阅读展示、交流,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堂上的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异同,进而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如:通过《白鹅》和《白公鹅》的对比阅读,明确异同之处,学生便可领悟到不同的创作角度、详略不同的写作方法,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届时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比赛读、转变角色读、联想读,表演读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文仅是个例子,课内阅读毕竟有限,只有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才能在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1.前置学习,激发阅读兴趣
  前置学习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前置预习单,让学生在搜集作者的资料,或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诗词、数据、故事等资料中,慢慢培养阅读习惯。通过前置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课堂阅读动起来。教学四年级课文《长城》时,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传说故事。有的学生介绍了八达岭及岭上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有的学生讲了《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个传说故事……课堂气氛活跃。再结合个人读、小组读的阅读方式,学生能深刻理解长城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油然而生自豪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好书推介,推动课外阅读
  社会上的书籍良莠不齐,而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呢?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特点、性别、知识水平,选择适宜的书刊;其次,可结合语文课本,推荐学生阅读课本中作者的作品。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后,要学生阅读《昆虫记》;教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时,推荐学生看与本单元有关的童话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总的来说,教师所推荐的书籍要适合儿童,内容要健康、广泛,体裁不拘一格。这样才能让学生博览群书。
  3.方法指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教会学生阅读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策略,才能学以致用、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如:放学后、睡觉前),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仅是精读,不可能博览群书,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要求、不同体裁,将精读和略读有效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精读精彩片段时,还可以进行“二次阅读”,以加深认识的深度,而略读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达到大量阅读。
  最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摘录精彩的语句、片断,做思维导图、写读后感等。
  四、开展多彩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成功是推动课外阅读的动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总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交流是学生阅读经验的分享,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交流。课前五分钟的小交流,既能成功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书分享会。学生是表达的主角,教师是推动者。阅读交流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先进行整理、组织,然后交流基本内容、精彩片段,品评人物等。通过倾听、讨论、探究,获得分享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共进的同时,则激起了学生继续阅读的热情。如:《昆虫记》分享会,学生积极交流,热情分享,由作者生平、基本内容到精彩描述,再到自我感受,甚至还有学生补充描述了农村孩子常见的螳螂、蝉等。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回去观察一种小昆虫,并写一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读、说、写,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而三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诗歌朗诵、讲故事、做读书卡、诗配画评比、手抄报评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平台展示自己。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又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结语
  总之,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守寨.用心灌溉 绽放花朵——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7(72)
  [2]张光林.用心灌溉,绽放花朵——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