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对于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明确,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使所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时有了思考和遵循的依据,从而能够切实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与学
  一、新课标的核心思想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填充式教育、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起到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只是接受和存储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学会探究、善于思维、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达到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实用型社会人才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教师应当致力于探究教学方式方法,用有效的方式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探索中切实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方式以及技能技巧,让学生获得更具长远意义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十大核心概念。教师如何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这些意识和能力呢?以下是本文对四种数学能力意识培养的探讨。
  (一)培养数感
  数感是数学的思考能力,是一种关于数学方面的感悟,是对数量关系以及数量、结果估计的一种感官领悟。数感的主要表现在:首先能够表示数,其次能够理解数的意义,还能用数表达,交流相关的信息,对比大小关系,解决相应问题,得出运算结果,解释运算结果。而学生数感的培养,无法单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更多的是需要数学老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开展一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一位数教学时,教师会利用相应的图片或实物:一支笔教学生认识“1”,用鹅的图片让学生记住“2”,一面旗子让学生联想认识“4”……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孩子们也能结合实物认得更快,学得更清楚。有时,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一些游戏,可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例如,在学习数字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用“<”“>”说出比已知数字大或小的数时,在卡片上出示一个数字,老师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让学生通过“这个数字是比50大吗”这样有效提问找到答案。学生通过思考、提问、逐步接近或寻找到答案。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二)培养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也就是说个体能够利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符号完成合理的运算以及推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符号意识的培养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开始。例如“∧”(分解)与“∨”(合并)、“十”符号的红十字会、“KFC”符号的肯德基、交通指示灯的颜色意义等。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先出题:李老師比小明大18岁,当小明( )岁时,李老师年龄是多少?老师可以从1岁开始问,得出1+18、2+18、3+18、4+18、5+18、6+18······的结论。那小明N岁的时候呢?N+18的式子也就出来了,学生对于符号和数字的联系以及规律总结归纳都在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索中完成。
  (三)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在知道具体的物体形状的情况下,能够想象得到相应的几何图形,然后由这个几何图形又反推想象出该物体的实际形状,在几何体和三视图还有展开图三者之间较为轻易地转化。它是一种囊括抽象分析、观察、想象、比较、综合,由低层次变为高层次,了解实际客观事物的过程,它是以人体感知对周围环境的能力为根本,清楚和掌握空间与平面之间的关联。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立体感知觉的转换,不能只靠书面和语言讲解,可以利用一些现实的教学道具,去让学生产生实物转换的概念。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时,用小的正方体积木,让学生拼摆成较大的长方体,通过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或比较相对面的大小及变化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如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应用实例中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可以将一个拼摆好的长方体分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思考表面积及体积的变化。
  (四)培养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能够借助一些几何图像简化并探究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思路清晰解决,也就是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几何直观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距离是1000米,今天他去上学走到一半时发现书本没有带返回家拿书本,再到学校,问小明今天放学回家后总共走了多少距离?”如果要学生直接计算距离,学生普遍会出现漏算的情况,但如果用线段图表示走过的距离,会让学生对答案和理解过程一目了然。像这样,在行程问题、分数和百分数问题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线段图,直观形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简化理解,深入思考。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实现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而努力,适应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结论,也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相应的数学思维方式,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经验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叶三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J].江西教育,2017(24).
  [2]吴东升.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J].学周刊,20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