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小学生受物质条件和读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施策略,以期对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生活体验
  据研究,6~12岁的儿童处于阅读饥渴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书籍的阅读给他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课外阅读书目内容丰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重现,又有艺术化的创作。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小学生所处的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人生阶段,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固定,课外书给他们开启了不同的生活模式,扩展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些宝贵的财富,会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外阅读书目中鲜活、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故事的发展中体会到了语言学习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丰富了知识。图书事业的飞速发展,增强了图书的学习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看、听、跟读等方式利用课外书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对学生听、说、读方面技能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
  (三)课外阅读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对具体学科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差势必导致逻辑思维的混乱,从而影响解题思路。据调查,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大程度上与阅读量的匮乏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学校的阅读量远远不能满足提高阅读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以此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补充,从而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积极的情感
  现代社会对人才智商和情商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相关研究证明,这两个重要的人才评价指标在儿童时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分享快乐和其他各种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二、农村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分析
  (一)资源有限,兴趣缺少落脚点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状况逐渐改观。但教育资源的匮乏,仍然是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课外阅读资源的有限性是农村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原因。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阅读要求不同,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阅读兴趣缺少落脚点,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氛围不足,兴趣缺少培养环境
  农村生活的繁重和教育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村小学生的祖辈缺少读书的习惯。长期处于这种缺少读书环境的氛围中,小学生自然缺少增加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观念。
  (三)方法不科学,兴趣难以维持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必须以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前提。学生只凭一时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缺少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得他们从课外阅读书目中获得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对阅读的期望。因此,对课外书目的阅读兴趣难以维持,影响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心智开始成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因此,本文以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对培养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调动社会力量,丰富阅读资源
  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因此,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丰富阅读资源为突破口,是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策略。具体来说,社会各图书事业单位,如,图书馆、书店及中学和大学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都可以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提供大量可供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农村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与这些单位或部门的合作,以捐赠、低价出售或借阅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输送到农村小学,支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应注意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以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要作为根本前提,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多样化阅读形式,营造阅读氛围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加强家庭阅读氛围的建立。但是要改变部分不爱读书的农村人口长期养成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贴近农村生活,对生活和生产有实际帮助的阅读书目着手,让农村小学生的家长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开展亲子共读阅读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校内读书活动,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开展读书交流会;或以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辩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
  (三)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习惯养成
  1.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教学重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三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将阅读资料进行生字、词语、优美句子的提炼、记忆、考核上。忽略了学生对故事、知识等内容本身的思考,用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取代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有的学生去过小兴安岭,有的学生读到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或文章,他们对小兴安岭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把课本知识生硬地介绍给学生,忽略他们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而给学生提供分享自己学习经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培养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明确阅读的方向。
  2.创设问题情境,养成学会思考的阅读习惯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有关阅读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强化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茗,陈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白文娟.如何培養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青海教育,2013(Z1).
  [3]余美青.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浅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