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本文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从“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问题引领,探究互动,分析问题”“情境回归,拓展延伸,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核心素养;热力环流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如今很多课堂的教学方式仍以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为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都被忽视了,严重影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所以,现代教学要向“核心素养”回归,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问题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层层设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一课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
一、 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情境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趣味横生、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或实验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敢于质疑问难,敢于直抒己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引爆思维活力,共同分享智慧,感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享受地理学习的快乐,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问题源于情境,情境产生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教材案例、生活实际、地理图表、地理实验、现代教学手段等不同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质问,真正引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伊朗亚兹德:古建筑中的绿色“空调”》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古建筑不用空调,却能让主人享受酷暑中的阵阵清爽?你知道其工作的原理吗?引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各小组汇报课前作业(烟雾观察实验),用示意图画出烟雾飘动方向。学生好奇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带着类似这种问题来学习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
(二) 问题引领,探究互动,分析问题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精心设置具有导学性、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支架式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设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让学生“蹦一蹦就够得着”的最理想。
教师引入物理学中气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判断垂直方向上甲、乙气压值的大小?本环节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判断,自主得出“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结论,为下面探究做好铺垫。
探究一:阅读课文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B、C三地受热均匀,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如何变化?同一高度面气压如何变化?此时等压面有何特点?大气如何运动?(2)若A地受热多,在垂直方向上,此地高空空气会发生怎样运动?
此地的空气密度在近地面和高空的都发生了变化吗?气压又发生了怎样变化?若B、C地受热少又是怎样?(3)此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还相等吗?若不等,等压面将会怎样变化?这种气压差异会使空气如何流动?(4)思考:比较A、A′、C、C′气压的大小。(5)请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本环节意图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交流、展示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成因及三个关系(温压关系、风压关系、等压面凹凸关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 情境回归,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活动一: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伊朗亚兹德古建筑“风塔”通风降温的工作原理。活动二:读海陆热力环流图,思考:(1)完成课本中的“活动”,请画正确的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2)导演要求在海边女主角面朝大海拍摄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理论上选择什么时间(白天或夜晚)拍最好?活动三: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思考:(1)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2)请画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3)假如你是市长,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何处?要植树造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何处?活动四:播放《三国演义——火烧上方谷》视频,思考:(1)请画出火烧时的葫芦谷空气流动示意图。(2)这场及时雨果真是“天意难违”吗?(3)如果没有火烧葫芦谷,又会是怎样?请用示意图画出。本环节意图是通过问题链,让学生学会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的成因,并能准确画出相应的示意图,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问题情境教学用“情境”引发问题,用“问题”引领思考,用“链条”把问题引向深入,用“解决问题”引导走向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但是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问题情境教学,与现实社会现状严重脱节,对学生认知产生误导。还有一些教师只是重视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忽略了课程的内容等等,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阳芬.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赵清波.让学生在问题的自主探究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8).
作者简介:
卓国辉,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九中学;
吴月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