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模式下以人为本的历史教学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7年海南实行新高考,就学校而言,走班教学要更关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就老师而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的。
  关键词:新高考;新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课堂改革
  历史知识本身是充满智慧的,但刻板的讲述,机械的接受的课堂,让绚烂多彩的历史完全失去了美感。老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心生厌恶,不想听、不爱听。教学模式上我校依据校情实行“6+1”高效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习效果高效,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之外探索一种模式,弥补这种缺陷,把学生的特长应用于历史教学,教学中我做了大胆尝试。
  策划方案一:历史思维导图创新创意作品征集赛;方案二:针对岳麓版历史必修2的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绘画的形式办一次“服装展”。两个方案激发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激情,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凸显,也让老师深受启发,教学也要想办法“投其所好”,引发共鸣,教学效果会更高效。方案三:有些孩子写作能力强,针对岳麓版历史必修2的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我要求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用美文的形式,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一篇介绍中国交通的散文。方案三范例如下,这是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片段之一:
  交通工具的演变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目前人类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布世界,除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类最原始,最简单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戏称的11路,有了他,原始人类可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以及追捕猎物。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一双善于奔跑的脚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然了,这也仅局限于远古时代。因为若干年后,它就被替代了,它的名字叫马。
  一马平川,驰骋天下
  原始人类会把捕获的猎物加以训活,就能为自己所用,其中也包括马,马俊逸的外表和极高的使用价值让它成为交通工具的不二之选,在光滑的马背上颠簸很容易掉下来,于是马鞍与马镫出现了。有了这些东西,人们的足迹留在了各个地方,丝绸之路可谓代表性的一环,丝绸之路始于汉朝,它连接了中国同西域的经济文化。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世界的进步慢上几个世纪也说不定。
  直挂云帆,长风破浪
  就在丝绸之路朝气蓬勃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在悄然兴起,归功于一个古老的工具,船。人类造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当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便又多了一点,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时,船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轮机器,风驰电掣
  这或许是变革意义重大的之一,人类第一次在生产领域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大功率的机器驱赶着人们在交通工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便捷高效的内燃机引发了汽车浪潮,载着人们向未来行进。
  仰望天空,渴望飞翔
  自从交通工具家族扩充后,海上,地上都有人们智慧的结晶。唯独天空还是未知的。人们从未放弃探索,古有万户,近有莱特兄弟。人们终于可以与鸟儿齐飞,与蓝天共舞。
  星际穿越,不是梦想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每当人们仰望天空,浮想联翩时,阿姆斯特朗将自己的足迹踏在月球上之后,太空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探索太空已不再是幻想,科学的力量正笃志前行。
  回顾过往,人类的交通工具在不断进步,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婴儿时期,世界是一间房子;幼儿时期,世界是一个院子;等长大了,世界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星球。这是科技文化历史等元素全方位发展的结果。或许有一天你扫过一颗星辰,我曾经来过这里。
  老师点评:历史小论文《古今交通工具的演变》通过五个方面细腻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交通工具的变化,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充满自豪。对《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理解透彻,活学活用,把死板的过往,清晰明快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再配上自制的课件,让人感觉到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时代变化之快,科技进展之速。
  自我感悟:通过写作,细碎的历史知识汇聚成涓涓溪流,优美的文字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认识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历史学科浓浓的兴趣。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偶尔让学生穿越穿越,感受不一样的场景,宣泄一下自己的情怀,会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动机,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教,学生也可以这样学。感受到教学的担子更重,孩子们原来可以这样优秀。
  自我激励:通过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过去,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听话的就是好的,不听话的就是差的,习惯性唯“分数论”,以高分低分给学生贴上标签。其实我们一直所谓的差生只不过是学习方面有点困难而已,可是学习上能力的不足不代表他(她)在其他方面就不如人,作为老师不能轻易地对他们开棺定论,要多想办法。
  通过这次大胆尝试,给老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一技之长,提供了机会。有些孩子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善于表达;有些孩子,内敛害羞,不爱自我展现;有些孩子头脑灵活、对知识领悟能力强,但比较懒散,把知識点落实不到纸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应该落实在平时的每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尽可能每节课都要仔细观察,创造机会,发现特长,给他们创造摆脱自卑的机会,让他们心里阳光灿烂。现实生活的许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不一定学习好的孩子就能成才,那些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人也是可塑之才,老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孩子的长处,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课堂改革是一道永远求解的未知方程,课堂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改变历史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处处凸显人性化,无论课程重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后检测题的选择,都强调把学习者置于中心位置,课堂模式更要关注学科思想、学科品质、学科能力培养,要学会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参考文献:
  [1]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2]历史教育:浅析“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3]丁会萍,孙晓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张亚莉,海南省澄迈县,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