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學提问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和兼顾性,亦即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问题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深入钻研教材;立足学生实际;实现预期目标
如何使课堂提问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教学体会谈一些措施。
一、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理解电阻是一个与电压、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短、横截面积和导体的温度有关,R=U/I只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是电阻大小的计算式。通过这类紧扣教材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立足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和兼顾性
教学提问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和兼顾性,亦即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问题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态度都会不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的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班级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问题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门功课,或者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思路才会更宽广,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在紧扣主题的情况下,尽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问题的设计还应当具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由发展,自由想象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可能创新的空间,从而培养和锻炼他们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矛盾,引起思索,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例如,学习“浮力”时,可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乒乓球在水中都是漂浮的吗?”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是。然后演示将一个无底无盖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在瓶内放一个乒乓球,当向瓶内注水时,乒乓球并没有浮起的实验。当学生看到他们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现象不一致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学生和教材质疑。教师要有意的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猜测性的“质疑”,例如在讲“磁现象”时,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去做实验,并告知他们要针对实验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小磁针为什么能总能指向南北?磁体为什么能吸引铁钉而不能吸引铜?为什么磁极间有时是相互吸引而有时是相互排斥?为什么铁钉也能变成磁体?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作引导、评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见到的物理现象多问一问产生的原因。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专研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有趣味、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