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策略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勤动笔,循序渐进地提高作文技能,使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起步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19-02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让三年级学生喜欢写作文?如何让他们学会写作文呢?
  一、注重在导入环节渗透趣味因素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因为过于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难以出现令人满意的好作文。因此,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训练的导入环节多动脑筋,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用话题导入
  用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导入可以迅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指导学生写作《秋天》时,我问:“天气慢慢变凉了,你发现校园的植物都有哪些变化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抢着回答校园里各种植物的变化。
  2.用实物导入
  三年级学生仍然对实物和直观教学比较感兴趣。我抓住这一点,让他们多观察实物。例如,写关于小动物的作文时,我提前带来一个金鱼缸,养上小金鱼,放在教室里几天,让学生给金鱼换水、喂食,并观察小金鱼的外貌特点和活动规律。小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学生们被这可爱的小精灵所吸引,一有空就围着鱼缸看。这既锻炼了他们的细致观察力,又帮助他们积累了作文素材。
  3.用故事导入
  我經常以有趣的故事导入作文话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话题互相讲故事,再指名学生站起来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各自把刚才讲的故事写下来。这样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降低了作文的难度,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就是把口头讲的故事用笔写下来。
  4.用活动导入
  三年级的学生对探究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因此,我经常按照作文训练的主题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如做游戏、小实验、小制作或者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后我再让他们按要求写出作文。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这样,作文起步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大量的语言和素材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对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备量有很大的帮助。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要先教会他们细读“生活”这本书,让他们留意生活中事物的变化规律,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1)要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要有目的,是指要让学生明确 “看什么”。
  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才有利于学生抓住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5《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时,我提出观察与思考的要求:①仔细观察文具的外形;②重点观察文具的内部结构;③介绍文具的用途。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就不会盲目地“乱看”,写出来的文字也不会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了。
  (2)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要按顺序,是指教会学生“怎么看”。
  我们平时常用的观察顺序有空间方位顺序、物体结构顺序、发展过程顺序等。一般来说,观察景物采用空间方位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动植物采用物体结构顺序,植物按照 “主干→ 枝→ 叶→花→果实”的顺序进行观察,动物按照“头→身子→尾→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事情的发展变化用过程顺序法,也称事情的发展顺序,指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与体会……
  例如,教学习作5《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时,我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的外形要从形状、颜色、图案来进行;观察文具的结构要按照“上—下、外—内、整体—局部”的顺序进行。这样,学生就能抓住文具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当然,观察的顺序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观察方法,丰富自己的感性素材。
  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
  (1)通过课内学习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的基础。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分析教材中的佳词妙句、名篇美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于课文的重点语、句、段,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研读、深入探究、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丰富语文知识储备。
  (2)通过课外阅读积累。
  语言文字是进行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储备。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要不断地督促和鼓励他们,使之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做到:①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②针对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读书的时间,要持之以恒;③要求学生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除了摘抄好词佳句,每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都要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仿写。
  三、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敢于写作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我们如果不让学生动笔写作,空讲再多的作文技巧也是无济于事;如果只凭课堂中屈指可数的几次习作训练,也不可能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小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日常生活中,放开条条框框的束缚,放手让学生写,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他们用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作文还是一种习惯,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必须依靠长时间的训练。我们要鼓励学生勤于动笔。例如,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造句、仿写、续写等;课外阅读时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仿写;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随时写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四、鼓励合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写作训练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之间“窃窃私语”,允许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草稿,鼓励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初稿。
  例如,第一次初稿修改: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初稿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指出不通顺的地方并修改;第二次初稿修改:让学生互批习作,大到作文的选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和一个词语的运用不当之处,都要在伙伴的习作上标出来,并指出修改意见……经过一次次的作文互批、互评,大大减少了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等现象。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学生的语言甄别能力和写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互批、互评只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训练手段,由于学生认知有限,他们不可能对作文中所有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与纠正,他们的作文究竟写得如何还需要教师亲自批改,再进行集中的讲评和纠正。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