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要想提升写作水平,关键要增大自己的阅读量。但仅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增加自己课外阅读的量的积累,这样才能达到质的蜕变。巧用课外阅读能为习作注入新活力,能全面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素材;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26-01
  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更彰显着小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高低。而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巧用课外阅读为习作注入新活力
  普通的习作课,学生往往感觉比较累,教学效果也不太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课上加点花样。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为学生带去新鲜的东西,他们就会很愿意上课,自然而然的也会喜欢教师。这种期待的心情与无所谓的等待、无奈的接受相比,学习效果将大相径庭。那么,习作课的新鲜活力来自哪里呢?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努力。别具一格的好书推荐、声情并茂的演讲片段,甚至教师特别的表情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他们感觉到轻松有趣。学生一旦进入轻松愉快的状态,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强烈欲望,让学生自觉把“要我读”的观念转变为“我要读”,这样他们迫切想抒发内心感受的写作欲望也会油然而生,习作的新活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焕发出来。
  二、巧用课外阅读全面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的内容有些缺少生动性,使学生提不起兴趣,而丰富多彩且种类多样的课外阅读肯定要比死板封闭的教科书更加有吸引力。我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的优势,选择那些比较适合小学生且内容比较有趣的课外读物,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带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海洋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名家名篇,或者根据他们的爱好,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在课外阅读。这样,在有效充实作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获得了提高。
  三、巧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
  学生的习作潜能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原因是有些教师在整个习作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动权,不善于调动学生习作的各种潜能,只是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没有梳理、归纳、组合习作材料,没有纵观全局,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式的习作训练,一味地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这样的习作课堂,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清除一切写作的清规戒律,让课外阅读随心所欲地引领写作。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把课外阅读中收获的点点滴滴尽兴写下。文体不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不限,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不限,可以描写所见所闻,可以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当课外阅读遇到灵感闪现之时,当课外阅读遇到情感涌動之际,均可以随心所欲地挥笔作文。随心所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有话写,二是写得出,三是写得顺,四是写得好。
  四、巧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仅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写作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而课外阅读则是解决学生知识储备量不足的有效方法。
  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生活中获得。结合语文“大课堂”,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素材。另一种是从阅读中得到。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体裁的文章,摘录好句子。如修辞句、复句;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描写动作神态的句段;植物方面的作品则引导学生从植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方面进行积累;描写动物的文章就从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积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让他们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还要对读书笔记进行评议,这样做不但能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写作做好准备。
  五、注重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促进写作能力提高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引导学生每天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每天坚持阅读,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学生就会慢慢养成习惯,一天不读便寝食难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简言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以及写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并坚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