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新的大语文教学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其中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发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针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进行浅析,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其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构成语文教材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围绕这些作品展开的,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充分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传达出的深刻内涵,是学生获取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开拓知识眼界、塑造情感品格、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根本所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存问题及建议
  (一)教师对课文内容缺乏细致深入的研读
  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较好地掌握细读文章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只是依循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去解析文章,多是从教师的视角进行切入,忽视了从学生角度进行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独立研读文本的自觉性和专业素养,由于在教学中可供教师参考学习的教学资料过于庞杂,比如教学参考书、音像资料、网络教学视频等,导致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外部参考,而缺乏研习教材的自主性,处于照本宣科的表面功夫,没有切实吃透、内化教材思想内涵,进而不利于打造高质量的语文阅读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全心投入和认真钻研,语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自身阅读能力素养的提升,加强对学生个性能力的挖掘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主动阅读习惯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教学质量的优化升级。
  (二)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个人观点先入为主的现象,在阅读教学過程中通常是对教师个人想法、见解的抒发,忽视了学生对所阅读文章内容的思考理解,使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降低,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个体,进行课文阅读的过程是自我与文字的直接交流,是内在感受同作者情感的彼此互动,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情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培养也是学生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的内在要求。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内驱力
  高效、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通常源于兴趣,有人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便是对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义的最好解读。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灵活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特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激活阅读兴趣并转化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类方法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在学习阅读《找春天》时,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大自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公园进行体验,发现课文中提到的花草树木、花鸟虫鱼,不但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体验,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二)注重读与练的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是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品行塑造、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故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做到“读与练”两手抓,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练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法宝,读练并举是丰富语言积累、感悟语言转化、实现语言迁移的重要保障。教师进行阅读练习的手段有很多,比如看图说话、用词描述、发挥想象等等。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画进行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阅读是一个人了解世界、洞察生活的一扇大门。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探究,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米涛.浅谈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44.
  [2]孙艳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57.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7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