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以小语种(亚非国家语言)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为主进行研究。首先,从实际教学经验的视角探析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其次,针对综合英语教学实际需求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改革;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90-0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对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小语种(非英语语种)的学习日益普及开来。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今世界,精通掌握多門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文所指的第二外语教学是指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基本掌握一门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又学习的第二门外语。同国内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一样,本校的课程设置同样把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设置为小语种(亚非国家语言)专业学员的第二外语学习。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英语作为小语种专业学员的第二外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
  一、第二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需求不同,大致分三种:一是想通过学习顺利拿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二是自身对英语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学习兴趣;三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习。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身定位又不同的情况下,如此下去,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动力。
  2.学生学习需求不同,对第二外语教学重视不足。不同于语言专业学员在专业课程上的听、说、读、写较为综合全面的课程设置,第二外语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是作为辅助课或者选修课来完成的。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员对第二外语学习态度不够重视,甚至仅仅出于为了获得学分而上课;另一方面,相较专业课而言,大多数学校对第二外语教学的投入略少。因此,对第二外语的教学,容易产生形式主义。
  3.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学习过程中侧重的听、说、读、写基本学习技能,在第二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压缩到一堂课进行学习。第二外语教学也没有专业语言课程的精读、泛读、听力等专项技能教学与练习,课程设置仅存在精读一种课程模式。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授较多的是词汇、语法知识,授课过程逐渐形成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较少的情况。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尤其是语言(language)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4.大班化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据调查,大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小语种教学(包括其他学科)采取的普遍形式。然而,教学班学生人数已远远超过授课教师的控制范围,班级规模也限制了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教师身心疲惫,课堂效果不容乐观。
  笔者所在的第二外语教学班级依然采取大班授课制,上课班级学生人数四五十人,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外语的“教”与“学”,上课班级人数较多,就无法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和提供纠正错误发音的指导。尤其是当教学设计中有口语练习时,条件的局限难以让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拥有纠正错误发音的机会,容易造成师生互动偏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强化第二外语的教学措施
  1.充分认识第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外语专业不能再单纯培养只会一种语言的毕业生,“探讨在外语专业进行复语教学,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语种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再学一门外国语”。这为新世纪高校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着眼21世纪,人类社会已面临一个重大飞跃,第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全面地获取世界信息和实现与他国有效沟通交流。第二外语教学可以作为其他专业语言学习的一块基石。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种,只有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才能有效利用这一语言拓宽获取其他语言学科的知识途径,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方面,第二外语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非通用语种学生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包括对该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等,都应该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要求。(1)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是为了加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而不单单是保障学生顺利通过CET4或者CET6考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学科发展方向。(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志趣需求,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适量加入常用口语表达及与时俱进的时政英语学习板块,使每个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大开发,扩大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丰富教学方法,改善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精读这样单一授课模式开展教学的第二外语,容易造成授课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作为人们用以交流、传递信息的语言,仅仅通过课上提高词汇量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精读、视听说和阅读训练等多种模式、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通过精读课程提高学员对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可通过视听说课程锻炼学员的听说语言表达能力。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对所学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第3册》中第五单元Giving Thanks的授课内容,采取加入英美国家感恩节视频资料进行导入讲解,使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能首先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更简单、直接地掌握、理解文章作者写作的心情和表达用意,效果颇佳。
  4.采用小班授课或大班班内分组的方式。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有利于授课教师的课堂控制,充分保障每一名学生在上课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也能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问题,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吸收、消化所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更好地将语言用以实际需求,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效果会更见成效。
  5.完善考核机制,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成效。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依据,学生习以为常的传统考核模式往往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考前加班加点、临阵磨枪的现象较多。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逐步建立完整、科学、开放的多元立体化考核评价制度。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随堂测验、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平时成绩的综合考核,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好考核关,防止混学分现象的出现,也能充分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三、结束语
  21世纪是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努力完善第二外语教学,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充分认识到第二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才能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梅红,闫莉,张媛媛,李小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英语广角·学术研究,2013,(1).
  [2]何荣参.试论高校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教学[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3]任峰,周晓微,魏玮华,刘春梅.关于改进公共外语教学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2).
  [4]楼青青.基于职业需求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英语广角·学术研究,2013,(1).
  [5]张倓.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1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