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渗透美育教育,教好初中数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有审美教育,美术教学中有审美教育,其实,数学教学也有审美教育。因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如其分的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多种数学能力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98-0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有审美教育,美术教学中有审美教育,其实,数学教学也有审美教育。因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通过美育,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培养非能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等)中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教学审美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和非逻辑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我们可以从展示数学之美、融贯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和发掘数学之美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学中美德教育及其优越性
  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高尚的美。”然而,在数学课上,为什么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是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更要要求学生聚精会神,所以,数学课堂就形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氛围。其实,数学中处处蕴含着美,它的符号、数字、证明过程和运算法则都能体现它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体现它的对称美,函数与图像、方程的次数与根的个数等构成了它的和谐美,有序对数、有序数组合有序数列体现了它的有序美,再有,数形组合是奥妙的,譬如,一题多解显示异曲同工,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只要看判别式就能判定等,则给学生一种奇异美的熏陶。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渗透美育势在必行,其优越性体现在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四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素质结构;五是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结构。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内容上有兴奋剂,而且数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数学教育真正显示科学和艺术感染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扼杀学生学习数学和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展示一些生动的名人轶事、数学典故和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奥妙故事,潜移默化地把数学的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拉面制作过程,拉面馆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再捏合,这样多少次后,可以拉出128根面条?捏合多少次后,可以拉出多少根?这时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深刻的感受到:数学与世上万物一样存在着自身所具备的真、善、美。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自己追求数学教学之美的行为大胆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自己欣赏数学教学中各类事物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挖掘与欣赏数学之美。
  此外,为了给学生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七巧板可以拼成简单的正方形,也可以拼出千姿百态的图案,通过七巧板拼图练习,学生会感到图案之多,从中感受到奇异美的存在,又如,对于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三条高交于一点,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了三角形中蕴藏着一种奇异规律。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带动学生思维的开端就是在上课时适时地引入自然常见的现象,由此带领学生自身思维的运作而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巧妙运用。由教师在上课时相关内容的创设,从而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思维本身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启迪学生思维。例如讲椭圆概念时,首先让学生举出椭圆的实例,然后问:所有这些椭圆上的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很有兴趣地想这个问题。这时,把模型拿出来演示,大家聚精会神地看,最后恍然大悟,总结出椭圆定义。同时告诉他们在所举的例子中,椭圆内的两个定点都能找到。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概念能透过事物现象深入本质,使人们对客观世界有统一的认识。
  (四)挖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美育不但能培养学生审美功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还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美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揭示数学之美,领悟数学魅力,陶冶思想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与数学和谐美,从数学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的美,启发学生留意观察大自然中一些有趣事实,如植物叶子的形状,动物皮毛的花纹,地球的外形,国徽上几何图案,建筑物造型等,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再如,圆和球形正是几何中对称美的杰出体现,圆是关于圆心对称的,也是关于圆心的任一条直线对称的。球形既是点对称,又是线对稱,还是面对称的。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总之,数学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初中数学的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美需要老师去挖掘,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的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掌握渗透美育的机会,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要通过审美教育,以数学中蕴含的美去感染学生,用美的语言、美的板书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其情趣,滋养其心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美育充满课堂,让美的旋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流淌!
  参考文献:
  [1]李长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武汉: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1).
  [2]谢敏.浅析在初中数学中美育的渗透[J].太原:新课程学习(下),2013(07).
  [3]陈英语.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南宁:中学教学参考,2017(08).
  [4]靳海燕.初中数学审美教育[J].长春:东西南北:教育,2017(04):00262.
  [5]梁徽峰.让“美”在数学课堂中漫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初探[J].哈尔滨: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