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视阈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构想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具体包含了哪些要求,然后将重点落在小学语文老师身上,具体探究分析他们在新课改过程中所要做到的事情,最后再在此基础之上来提出对于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构想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简称“新课改”。这一改革无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小学语文因为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当然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对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故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这门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它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下文就来具体分析和阐述。
  一、 具体阐述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包含什么内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这里进行以下简要阐述:
  首先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要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对素养这一词语有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目前常用的大部分字典和词典中,“素养”都是“平日的修养”的意思。其中的“平日”即表明了语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这就指示我们要想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以及日常表达能力的教学,而且要重视语文的文学熏陶作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完成良好人格的培养。
  其次是要对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语文事实上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教学,还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性格修养。这都是需要进行合适的分配和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足的情况。而且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感受和理解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要十分注意因材施教。再加上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而且形声字占据汉字的绝大多数,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语文教学并不等于纸上谈兵,只有通过不断的具体实践,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而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练习的布置。
  再次是要注意新的学习方式的使用,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帮助。同时要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合作,共同探究语文世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要让学生学习的语文新课程富有活力,具有开放性。突破传统教学的以教材为本的桎梏,多多开展课外活动,以不同的角度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另外在教材的选材上也可以吸收风格各异的文本。
  二、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的推进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大要求:一是教师要有一个明晰的课程理念;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不偏离;三是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所谓课程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断学习,形成一种“大语文观”。而在教学方向的把握上则是要注意语文的两个特定性质:一个是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工具性,一个是熏陶人格和修养的人文性。在了解为何而学的基础上解决怎么去学的问题。最后是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基本原则,然后能够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之后要能够进行评价和反思,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另外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建议
  在了解了以上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对教师的要求之后,如何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也就可以得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是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和指导。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厚的语文知识底蕴,还要能够与时俱进,随时了解现在语文教学界的最新讯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另外还要多多进行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本身固有的能力。
  二是要调整课程本身的结构。这就是说首先要打破“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传统的课程体系,多多加入一些新的课程形式。比如说在原来的基础理论的教学之外,还可以增添探究课,进一步讨论探索课程的新内容;另外也还可以开展拓展类的课程,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实践方面,除了本课程之前所规定的实践任务之外,还可以让其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提高其能力。
  三是要调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之前的教学顺序通常是先讲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践。但是由于理论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师范生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完全地接受全部的知识内容。故而在進行课程理论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一定的教学实践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之后在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利于师范生的学习和接受。
  四是适当增加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因为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定时布置小组讲练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
  五是要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之前这门课程的成绩评价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大多都是考的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检验。故而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可以加入平常小组讲练的分数,同时在期末考试中增添教学实践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
  四、 结语
  我国开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实践经验也有所不足,故而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故而我们可以在国内外新进理论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使得师范生能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推进新课改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丽曼.“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以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作者简介:
   岳俊彤,吉林省辽源市,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