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并且熟悉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同一特点的学生归结在一起,分为一个层次,这样化学学习才能更有针对性,不会盲目地进行,这样就可以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关键词:分层教学;化学学习;应用
一、在教学目标方面呈现分层
(一)了解层面
当单质碳这种物质在生活中应用的时候,因为它在常温环境下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升高的话,单质碳的活性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会和其他物質进行反应,还有就是有关单质碳的性质,不同的碳之间其物理性质不太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大都相同,而且,单质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会伴随着吸热放热。
(二)理解层面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三)掌握层面
碳单质具有很多性质,像是常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还有可燃性,还有就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还原性。同时,通过比较碳单质和氢气的化学性质,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氢气的相关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所给材料去推断这种物质是否存在单质元素,或者是那些含杂物质的相关计算等等。
二、在课堂提问上体现分层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是表现课堂教学是否落在实处的有效判定方法,但是,因为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平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进行提问的时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相应层次的同学进行作答,这样有效地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以及随机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易若让优等生或者中等生去回答,那么学生就没有适当提高的空间了,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发展空间了,知识领悟得不到开拓创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若让学困生回答,那么他们会无从下手,从此对学习就会有所畏惧,打击他们学习信心,所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作答,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像是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成为氧气和氯化钾;氯酸钾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分解成为氧气和氯化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在习题选择上体现分层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搞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要侧重抓基本概念,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布置作业的时候,更多偏向于实际性以及简单的问题,对于技巧性和难度比较大的习题,就不要给学困生布置;对于中等生来说,仍然需要注重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基本题或者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题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其进行拔高训练,扩宽优等生的知识面,那就需要去布置一些技巧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的习题,同时,教师在选择课后作业的时候,要精心选择,不仅要考虑选择的题目是否难度适中,还要选择那些与例题相对应的习题,让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不仅有模仿还能有所创新,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要有所不同,像是考查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习题,这些题目主要是那些中等生以及学困生需要完成的,而对于那些知识综合性比较强的习题,就需要让那些优等生去完成,对于这一部分习题,教师也可以去要求那些中等生让他们自觉完成,而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说,教师就不做要求,让他们更多地去做一些基础题,有时候布置同样作业的时候,教师对于不同同学的解题思路也可以做不同的要求,像是那些有余力的同学就可以要求他们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
例如,在中考考点中,有关于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的写法是重点,而这种题目对于中等生以下的同学,教师可以不要求他们做完一个大题中的所有小题,只要能正确地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而对于反应后的溶解质不用做过多解释,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所有的步骤必须书写清楚。而且,对于优等生来说,在完成所有题目之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题目相关的延伸,这样,在做好相应习题之后,再进行下一类问题的练习,对于超额完成的同学也要及时进行奖励,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可以在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适当地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课堂的参与性,在上课期间,教师要发挥出他们的主导作用,同学们也要发挥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化学学习进程和谐发展,这样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健研.初中化学课堂如何运用分层的方式[J].初中化学,2015(3).
[2]张云富.分层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意义[J].初中化学,2017(9).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