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摭谈打造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要打造有效课堂,学生与方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首先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在教学中老师无法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有积极性,那么再好的教学内容,再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和方法,对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无益的。其次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面对一颗颗活力十足,但缺乏一定耐心的童心,如果不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学习规律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内容,并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推动小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技巧;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总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其实,教学实践证明要打造有效课堂,学生与方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首先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在教学中老师无法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有积极性,那么再好的教学内容,再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和方法,对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无益的。其次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面对一颗颗活力十足,缺乏一定耐心的童心,如果不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学习规律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内容,并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推动小学教学发展。那么,在新课改下,什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且实现有效教学呢?笔者经过研究相关论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设置悬念进行有效的导入
   导入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教学前,学生肯定对即将要学的内容有各种各样的态度,有的学生很想知道这堂课的内容老师要怎么讲;有的学生没有预习,根本不知道这堂课要学习什么;有的学生虽然之前已经通过预习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老师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切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迷团等。作为小学老师要充分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围绕教学内容,在课前设置悬念式的导入,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探索式的有效学习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学习的重点,加深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真正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学生重视预习,预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会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就会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保证质量;其次,让学生在学习中会做笔记,要让学生养成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重要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最后,教学生重视课后的复习,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根据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复习,都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曲线,有计划、有目地进行复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主要渠道。
   三、课堂教学中用心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就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心理,结合教学内容,从思想性、拓展性、创新性上,给他们提出一些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寻找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保持最初的兴奋状态,认真听讲,拓展思维,提高自己。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中,我就问学生,为什么詹天佑要把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这部分内容学习,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探究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方法与原因。经过讨論,再结合讲解、演示、观察,学生明白了“人”字形线路的作用,不仅顺利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也让学生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敬佩万分。同时还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现了课堂有效教学。
   总之,小学阶段都是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老师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问题原因,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刘春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