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启语文教学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下,创新是时代的主流趋势,也是事物发展的美好方向。国家领导人曾经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被多次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进步。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创新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高举创新教育的旗帜,切实为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擦出新火花。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不斷进取以及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用质疑,唤醒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师生的互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的满堂灌更为有效。质疑是创新的良好开端,因为有了质疑学生便会主动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创新之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动力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无疑是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后,学生明白了遇到困难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的道理。但老师并不满足于仅让学生明白要认真思考这个层面。而是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若干年后,这只乌鸦的孩子也遇到了和爸爸一样的问题。它可不想像爸爸那样喝水,它觉得衔小石子太费劲儿了。于是它想到一个新的方法,同学们猜一猜,小乌鸦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大家开动脑子想一想吧,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办法哟!学生思考后,有的说去垃圾池找根人类扔了的吸管放进瓶子里吸;有的说可以把瓶子倾倒,水到瓶口就能喝了;有的说可以把瓶子里的水倒进碗里喝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猜小乌鸦的办法中,老师成功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孔明智退司马懿》,老师首先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问:孔明怎样智退司马懿?老师顺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了阅读兴趣。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再分析人物形象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情势危急的情况下众官有什么表现?孔明怎么做?然后质疑:写众官表现对写诸葛亮有什么作用?学生这才意识到写众官“尽皆失色”是为了反衬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从而发现文本秘妙——侧面描写反衬主要人物形象。当品味了司马懿的谨慎多疑,知道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可谓是知己知彼后,再次质疑:诸葛亮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讨论探究中,学生明白:司马懿还是用老眼光看诸葛亮——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而诸葛亮却敢于冒险,突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才得以获胜。因此,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才是智的最高水平。相信,这样的教学必将在无形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探究,拓展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实践操作、资料查找等方式,最终解决学习问题。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自主探究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挖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
   1.抓住细节,碰撞思维火花
   在学习《诚实的孩子》一文的时候,细心的学生发现: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但是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句号呢?老师这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花瓶到底是谁打碎的呢?大家先想想,如果当时是你打碎的,别人问你的时候,你不敢承认,你会怎么回答?”学生想了想恍然大悟地说:“哦,明白了!感叹号是表示语气的肯定,句号是语气的不肯定,列宁应该是在撒谎吧。”通过对标点符号这个细节的质疑、分析、引导,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合作探究,拓宽话题角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童年趣事。一开始大多数学生选材比较单一,把“趣”局限在“乐趣”这一个方面,造成人云亦云,缺乏新意。这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它?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最后归结整理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理解“趣”:(1)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同学们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2)情趣。童年时的自己,天真可爱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3)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大家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4)傻趣。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纯真的心。学生通过对话题多角度的思考,进一步拓展了思维。
   3.多元活动,实现有效创新
   一切教学活动都包含接触知识、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三大环节,学生可以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和总结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欣赏美文课”“分享畅想课”“演讲课”“童话课”等。通过舞台剧扮演、创作小品、编作文集,创作诗集、美文朗读、编写手抄报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创新。
   三、综合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涉及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因此,从综合性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也有很大的关联,也是语文学习和生活延伸的一部分,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把课题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桥的起源”“桥的文化”“家乡的桥”和“我設计的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收集资料,并进行汇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书本等渠道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并以朗读、故事讲述、绘画、报告等形式进行汇报。这样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做到好学、乐学和爱学。学生在收集和汇报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更为强烈。特别是在展示“我设计的桥”这一环节,学生一幅幅有创意的设计,不难看出每个学生都极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身的见解,还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四、读写结合,架起创新桥梁
   小学生处于刚接触学科知识的阶段,由于社会经验尚浅,很多时候写出来的习作都是一些套话和空话。由说到写、由读到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中间缺乏一座桥梁,学生的习作水平将很难提高,更谈不上创作。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师就应该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在读写间为学生架起创新的桥梁。例如,教学《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教师抓住题眼“智”,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探究“孔明智在何处?”由正面描写孔明的巧妙布局发现其智。然后探究写众官表现及司马懿中计,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孔明之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发现:为写主要人物孔明的“智”,可以通过次要人物的表现来反衬。在习得写法之后,再创设情境:今天老师突然宣布要考试,同学们什么表现?而班上“学霸”又是什么表现?让学生即学即练。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反衬的方法写身边某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这样由读到练,由读到写,由读到自由创作,为学生习作架起了一座创新之桥。
   五、创造机会,点燃创新火花
   创新能力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思维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不断探究和创新。活跃的思维依靠主体的积极性,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望。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演示、形象图画、投影课件、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进行课堂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不断的尝试中获取成功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牵牛花》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出一副多彩的图画。这幅画是这样的:山坡上的牵牛花、丛林中的野菊、小路边的芙蓉、池塘边的睡莲。教师问学生:“如果想让这幅画的内容更加充实一点,你们觉得需要加上点什么呢?”。有些同学说:“加上蓝天白云和太阳,花朵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更加鲜艳和富有生机。”有些同学说:“加上一个凉亭和一间小屋,让他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代表着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有些同学说:“加上一棵大树,让花朵们在大树的庇护下茁壮成长。”还有的说:“画上一些垃圾,美与丑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老师肯定了同学们想象的丰富多彩,思路也是千奇百怪。这就是创新的微妙,可以让知识更加有趣,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通过激活学生的无限想象和思维空间,点燃了语文教学的创新火花。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激活思维的空间和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思考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教师要尽力铺垫好学生的创新土壤,并播下创新的种子,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让小学生在创新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中掌握知识,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普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8,367(19):67-68.
   [2]杨志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