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安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一鸣 赵凯
摘要:安全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是保障校内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针对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文章提出以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高校安全教育的成果,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01-02
随着当前高校的不断发展,校园内外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师生员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层出不穷,要想平安、稳健地发展高校教育事业,就要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与事后围追堵截的处理方式相比,事先防范的教育方式能更有效地杜绝风险,解决师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是以预防为先,让师生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从小处杜绝和防范一切可能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让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一、传统安全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师资力量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欠缺,安全教育的成效不尽如人意。
(一)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从领导到基层的师生员工,大家虽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但积极主动性仍有待提高,相应的安全知识有所欠缺。相关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制度文件需要进一步细化,安全教育并没有跟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安全教育的师资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的不足势必会影响高校安全教育的成果,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师资人员主要来自校内保卫干部、辅导员以及校外公安、消防等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士。[1]但前者在相关业务知识上有所欠缺,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而后者能来校进行培训和讲座的次数有限,且不适应在教室内授课和讲座的培训方式,这样一来,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所欠缺
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各类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层出不穷,而传统的安全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内容设计,安全教育的内容有些杂和散。学生对安全知识没有整体的认知,再加上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安全教育的成效就有些不足了。此外,安全教育的内容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对于社会上和校园内外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应对而错过最佳防范时机。传统的安全教育是以大班授课和讲座为主,虽然配合了现场观摩,但大部分学生很难有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单一、效率较低,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的教学效率与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学习生活等实际办学中形成的,并得到师生员工认可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安全准则,是学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的意识、观念、想法、态度、能力水平等的具体体现。[1]
北京各高校陆续开展了“平安校园”的创建申报评比工作,这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从安全意识、体系制度、物质建设三个方面来推进校园安全工作。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以文化为载体,利用文化的渗透作用来培养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2]这样一来,广大师生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可度逐渐增加,大家不再将安全工作看作单纯的管理工作,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的安全工作中来。其次,良好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可以保障校园安全工作顺利有序地推进,是各项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平安校园”的申报创建工作极大地推进和完善了高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再者,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离不开物质基础建设,各类硬件、软件设施是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稳定的基本条件。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安全基本设施构成了全面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在师生员工中能起到警示和宣传作用。
三、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
以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契机,从多个方面来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和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果,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
(一)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首先,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将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普及和渗透到每一个人,可以充分调动校内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有效推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其次,健全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需要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人员,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安全教育的工作中来。同时,与时俱进,根据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和分工及时梳理落实,细化和更新安全教育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再者,加强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积极组织和鼓励高校保卫干部、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参加各项业务知识培训,系统补充专业知识。与公安、消防等合作单位主动沟通,邀请专家参与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动员和组织校园内的师生员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中的一员,互相培训和帮助。
(二)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借助安全文化建设的契机,加强各部门联动,共同搭建安全教育的大框架,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工作涉及校园内的多个部门,比如实验室安全教育涉及科研、教务等部门,宿舍安全教育涉及后勤、学工等部门,因此安全教育的内容也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共同协商,搭建框架,完善细则。
根据当前高校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可以从固定环节和机动环节两部分来设計和规划安全教育的内容。固定环节是指在开学初、毕业前、求职期、假期离校前等固定时间节点,以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交通安全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安全日”等主题活动日,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宣传和推广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针对不同主题设计特色课程及活动,让师生对固定时间节点形成习惯和印象。机动环节则应随着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灵活应变,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社会上及高校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不定期组织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提醒师生员工及时防范。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整个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教育成效。
拓展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和补位作用,让安全教育更为全面有效。一是把安全教育纳入高校的教学体系,严格管理和考核,将安全教育课程逐步列入大学生基础必修课,认真落实相应学分以及奖惩制度。除了基本的授课、讲座以及观摩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观影、话剧表演、模拟操作等活泼新颖的方式让安全教育生动起来,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利用高校这一平台的优势,与各类学术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合作,对安全工作进行各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三)从物质建设方面助力安全教育
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需要物质建设来支撑,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软硬件设施也是助力安全教育的必备条件。除了各种安防、消防和交通设施,还可以引进各类仿真模拟装置,让师生员工体验操作,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此外,充分利用新型媒介和宣传渠道,如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使其在校园环境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加强和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效。[3]
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其目的是希望校园内的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从主观意识上重视安全,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知识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隐患和问题,真正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云涛,朱桂元.基于国学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1):118,138.
[2]吴可.构建平安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J].明日风尚,2016,(04):280.
[3]阳曼.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J].决策探索(中),2018,(07):3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