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显性和隐性分层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翠云 范方亮

  摘 要:分层教学是当今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完成分层的实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为分析等方法对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显性和隐性分层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可选之路、显、隐性分层各有千秋和显性和隐性分层结合是分层实现的合理途径等研究结论。
  关键词:分层教学;显性分层;隐性分层;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甚大、學生成长经历的迥异造成的学习积极性的大相径庭等等,都给传统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带来严重的挑战。由此,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有多种,然分层教学当属主流方向之一。在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是分层实现的两种重要途径。所谓显性分层,指的是按照某种分层参数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分层,并告知每位同学自己所处层级,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处的层级的学习目标进行课堂和和课后学习。相比显性分层,隐性分层的隐秘性在于只有任课教师知道学生所处的层级,由教师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分层教学。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关于显性和隐性分层优劣的讨论和研究从未间断,因为每位研究者基于的学情和自身教学能力的差异,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验研究,结果并未出现一致性。笔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基于共青城市中学学生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行为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显性和隐性分层进行比较研究。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思路,本研究从学生问卷调查开始。本次问卷调查共涉及共青城市中学2018级学生750人,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50份,回收745份,回收率99.3%;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排除异常数据8份,合计有效数据737份,有效率98.37%。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态度、显性和隐性分层的选择、显性和隐性分层教学学生认可和担忧的诸类问题等等展开实名调查。具体结果如下表。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个体学习的差异,对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是持欢迎态度的。其中对分层教学持喜欢态度的为482人,占总人数的66.30%;态度为一般喜欢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14.11%;持反对态度的有72人,占总人数的9.77%;持无所谓态度的为79人,占总人数的10.72%。
  从表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显性和隐性分层之间做出选择,其中选择显性分层的人数为258人,占总人数的35.01%;选择隐性分层的人数为305人,占总人数的41.38%。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选择其他分层方式的学生有174人,占总人数的23.61%,这也给笔者提出了一个分层实现途径创新的思考。
  数据显示,在258名选择显性分层的学生中,出于明确学习目标考虑的人数为10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9.92%;出于自我激励考虑的人数为8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72%;出于个人性格考虑的人数为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1.71%;出于其他原因考虑的人数为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5%。
  数据显示,在305名选择隐性分层的学生中,出于隐私保护考虑的人数为10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08%;出于学习压力考虑的人数为9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16%;出于个人性格考虑的人数为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82%;出于其他原因考虑的人数为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93%.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合针对数据所进行的访谈和行为观察,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一、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可选之路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观念要求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统一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难以适应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呼之欲出,结合国内外分层教学研究现状和笔者研究,笔者认为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可选之路。
  二、 显、隐性分层各有千秋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具体实践的两种途径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各有其独特优势和不足。
  显性分层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对所处层级的明确使其对自身定位有了基本了解,明白了分层教学课堂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其次,出于对自身定位的了解并明白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层级,容易寻找到比学赶超的对象,每次的微小进步都是良好的自我激励;再次,让每个学生知悉了所处的层级,任课教师在分层课堂教学开展和分层作业布置等方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显性分层也存在诸如竞争过于激烈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处于中下层级学生压力过大容易自暴自弃、受个人性格影响导致其厌学等等一些不足之处。
  隐性分层的主要优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主动选择性较强。在知悉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之后,没有教师直白的分层定位,学生会自我选择一个层级进行学习,并努力达到自己所选择层级的学习目标。其二,面对竞争,学生压力相对较小。与显性分层相比,学生选择的灵活性决定着其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能够稳重有进步。其三,隐性分层能够使得班级氛围更为和谐。无论显性还是隐性分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之间的竞争都有所加强,但相比而言,在隐性分层神秘外纱的庇护下,竞争显得相对缓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互助和集体学习。隐性分层同时也存在诸如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学习目标、学习压力小不利于挖掘个人潜能、竞争的弱化不利于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等等问题。
  三、 显性和隐性分层结合是分层实现的合理途径
  考虑到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各有其独特的优劣点,学生对于竞争的理解和执行力的不同,学生个人性格的迥异和抗压能力的差异。笔者认为,就如同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课堂不适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一样,在分层途径的选择上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显性和隐性分层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分层。具体参考指标如下:其一,对处于中上层级的学生采用显性分层方式,告知其所处层级,为其制定学习目标,促进其不断进步;而对于处于下层的同学,采用隐性分层的方式,使其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成长进步。其二,分层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性格开朗、抗压能力较强的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层级,都可告知其层级,不断激励其进步;对于性格内向、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层级,都不宜告知其层级,多加引导,促使其进步。其三,在充分考量学生各科学业水平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前提,因人而异选择分层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3]李淑彬.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76.
  [5]杨春花.高中数学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翠云,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共青城市中学;
  范方亮,江西省九江市,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326.htm